塞上词(其四)

对佛跏趺爇白檀,红袈裟映澹黄冠。

等閒不肯轻摩顶,脱帽时时拜可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边塞之地的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的庄严与虔诚。

首句“对佛跏趺爇白檀”,描述了僧人盘腿而坐,点燃白檀香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氛围。白檀香烟缭绕,不仅净化了空气,也净化了僧人心灵,使他更加接近佛祖。

次句“红袈裟映澹黄冠”,以红与黄两种鲜明的颜色对比,生动地描绘了僧人的服饰。红袈裟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与淡黄色的帽子相映成趣,既体现了僧人的身份,又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第三句“等閒不肯轻摩顶”,通过“等閒”一词,强调了僧人对待头顶的恭敬态度,并非轻易为之。这不仅是对佛祖的尊敬,也是对自己修行成果的珍视,表现了僧人内心的坚定和对信仰的执着。

最后一句“脱帽时时拜可汗”,则以边塞特有的场景,展现了僧人对当地统治者的尊重。在边疆地区,僧人不仅尊崇佛法,也尊重当地的习俗和权力结构,体现了和谐共处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僧人在边塞之地的修行生活,以及他对佛法、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与尊重,是一幅生动的边塞僧侣画像。

收录诗词(481)

李锴(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塞上词(其五)

秋风八月塞云飞,南北山头日合围。

一声吹彻黄芦叶,紫帽单于射虎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塞上词(其六)

灯火前营歇暮笳,阏氏小帐拨琵琶。

新声不踵明妃曲,霜月如烟下白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八月二日南归遇雪

人与沙头雁,南飞共此程。

捷凌初起势,喜和欲归声。

雪落单于垒,秋生上谷城。

梦中如识路,先慰倚门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野草中得五铢钱

岂有光芒异,犹怜轮廓坚。

蚀深斑色古,渍少篆文全。

弃掷灵何在,摩挲臭尚传。

和亲娄敬策,输纳想当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