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萦回颉颃乱山河,目眩心摇到直罗。
待得罗川平直处,晚来荀令恨如何。
这首诗描绘了山河之间的蜿蜒曲折和动态景象,"萦回颉颃"四字生动地刻画了山势的起伏和水流的交错,仿佛在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幅险峻而壮丽的画面。诗人行至直罗之地,身心都因景色的变换而感到眩晕和摇曳不定。
"待得罗川平直处"表达了诗人期待在经历了崎岖之后,能够到达相对平坦安宁的地方,然而紧接着的"晚来荀令恨如何"则引入了一个典故。荀令,即东汉名士荀彧,他曾在平定董卓之乱后,感叹天下未定,自己未能尽展才能。诗人借此暗示,即使到了看似平静的直罗,他也可能心怀遗憾,如同荀令未能实现更大的抱负。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寓含了诗人对人生旅途中的起伏与理想追求的感慨,展现了宋人诗歌中常见的山水寄情和个人志向的交融。
不详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人生不合出都城,百坂千坡异县情。
勃勃当年圣人道,如今狐兔不胜行。
江北江南叠鼓催,清香清泪各徘徊。
知君清德用无尽,棹欲移时留蜡梅。
不烦钟鼓强吹萧,自有诗书共郁陶。
暖玉何年来比德,冷金即日得抽毫。
泗滨浮石岂不好,怊怅上方承眷时。
今日道傍谁著眼,女墙犹得掷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