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苏葵所作,名为《奉和王朝器同寅来韵二首(其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与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情感。
首联“彷佛红楼买笑人,大都宜假不宜真”以红楼中的欢场女子为喻,暗示世间的繁华与虚伪,强调了真实与虚假之间的界限,提醒人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与真诚。
颔联“王成漫自縻高爵,即墨凭谁辨远臣”借用了历史典故,通过王成与即墨的故事,表达了对权力与忠诚关系的思考。王成为追求高官厚禄而迷失自我,即墨则因无人辨识其忠心而蒙冤。这两句揭示了在权力面前人性的脆弱与复杂。
颈联“玉在无瑕元是美,棋残有著又从新”以玉的纯净与棋局的重新开始为喻,赞美了内在美德的永恒价值以及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即使遭遇挫折,只要内心保持纯净,就能再次出发,寻找新的希望。
尾联“经纶康济吾儒事,莫道尘羁未卸身”点明了诗人的志向与理想。作为儒家学者,他致力于治理国家、救助苍生,认为真正的自由不仅仅是摆脱外在束缚,更是心灵的解放与道德的追求。这一句体现了诗人对社会责任与个人精神境界的深刻认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隐喻与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真实、忠诚、美德与社会责任的思考与追求,展现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