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的《秋意三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年老体衰、白发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多难和人民忧愁的感慨。诗人自谦论议不足,年岁已高,但仍渴望看到国家的太平盛世,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首句“老去何曾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逐渐衰弱的现实。接着,“秋来白发新”一句,以秋天的自然现象比喻自己的衰老,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岁月无情、时光易逝的主题。
“万方多难日,四海独愁人”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个人的衰老与国家的多难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这里的“万方”、“四海”都是泛指全国乃至全世界,强调了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论愧倾三耳,年今已六身”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学识和能力的谦逊态度,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年事已高,体力和精力大不如前。这两句通过对比,既表现了诗人的自省,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感慨。
最后,“太平犹眼见,知复几青春”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尽管当前面临诸多困难,但诗人仍然坚信,美好的太平时代终会到来,他渴望再次拥有青春的活力和热情。这两句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个人衰老和国家多难的描写,反映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