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三首(其二)

老去何曾健,秋来白发新。

万方多难日,四海独愁人。

论愧倾三耳,年今已六身。

太平犹眼见,知复几青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的《秋意三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年老体衰、白发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多难和人民忧愁的感慨。诗人自谦论议不足,年岁已高,但仍渴望看到国家的太平盛世,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首句“老去何曾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逐渐衰弱的现实。接着,“秋来白发新”一句,以秋天的自然现象比喻自己的衰老,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岁月无情、时光易逝的主题。

“万方多难日,四海独愁人”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个人的衰老与国家的多难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这里的“万方”、“四海”都是泛指全国乃至全世界,强调了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论愧倾三耳,年今已六身”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学识和能力的谦逊态度,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年事已高,体力和精力大不如前。这两句通过对比,既表现了诗人的自省,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感慨。

最后,“太平犹眼见,知复几青春”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尽管当前面临诸多困难,但诗人仍然坚信,美好的太平时代终会到来,他渴望再次拥有青春的活力和热情。这两句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个人衰老和国家多难的描写,反映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2047)

周紫芝(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 字:少隐
  • 号:竹坡居士
  • 籍贯:宣城(今安徽宣州市)
  • 生卒年:1082-1155

相关古诗词

秋意三首(其三)

病骨骎骎老,清愁日日深。

寒添青士节,霜与木奴金。

迹共云无定,愁随月满林。

幽虫泣床下,可是不知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次韵远猷东池晚思

多事冯公子,含情不奈秋。

东池寄飘泊,画舫信夷犹。

烽尚连三月,诗应拟四愁。

且须倾酒碗,未可唤归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元素见寄二首(其一)

秋来烹鲤得明珠,颇胜当年获异书。

里社相从真是伴,江湖作计未全疏。

愁须强把樽中蚁,老亦宁思组上鱼。

回望花姑溪北墅,可能无路到华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次韵元素见寄二首(其二)

人间何处不蘧庐,匹马来游偶束书。

晚岁光阴频入梦,雁来消息莫相疏。

淮南乘兴非关米,箸下烹鲜喜有鱼。

避地偷生落闲处,功名无复似包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