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初夏

燕子芹乾,龙孙箨老,绿阴深锁林塘。

午风庭院,人试薄罗裳。

数尽落红飞絮,摘青梅、煮酒初尝。

重门静,一帘疏雨,消尽水沉香。

把当年团扇,恩情犹在,未是相忘。

笑衰翁鬓发,早已苍苍。

说与乘鸾彩女,看世间、多少炎凉。

都休怨,百年一梦,且共醉霞觞。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阳]韵

翻译

燕子芹菜已干枯,竹笋似龙孙已老去,绿色的树荫深深笼罩着林塘。
午后的庭院中,人们穿着轻薄的罗裳尝试着夏日的清凉。
数不尽飘落的花瓣和飞舞的柳絮,摘下青梅,开始品尝新酿的酒。
重重门户静悄悄,一帘疏雨洒落,连沉香的气息也渐渐消散。
仍然握着那把旧时团扇,虽然恩情仍在,但并未忘记彼此。
笑着感叹自己鬓发斑白,岁月已使我苍老。
告诉那些乘坐鸾鸟的仙女,看看这世间冷暖人情有多少。
不必再抱怨,人生如梦,不如暂且共饮美酒,忘却世事纷扰。

注释

芹乾:芹菜干枯。
龙孙箨老:竹笋生长成熟。
绿阴:绿色的树荫。
薄罗裳:轻薄的夏季衣物。
落红飞絮:凋零的花瓣和柳絮。
水沉香:一种名贵的香料。
团扇:古代用于扇风的圆形扇子。
乘鸾彩女:神话中的仙女,乘坐鸾鸟。
百年一梦:形容人生短暂。
醉霞觞:泛指美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初夏景象,同时融入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感慨。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长,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鉴赏。

首先,“燕子芹乾,龙孙箨老,绿阴深锁林塘”几句描绘了夏日树木繁茂、鸟语花香的生动景色。燕子与龙孙都是古代对年轻人的美称,这里用来形容初夏时节青翠欲滴的小草和老树,通过它们的对比,强调了自然界生命力旺盛的一面。

接下来的“午风庭院,人试薄罗裳”则是描写午后微风轻拂,人们在这样的天气里穿上薄罗衣裳的景象,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显示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美好时光的留意。

“数尽落红飞絮,摘青梅、煮酒初尝”中,落红飞絮形容了花瓣飘落如同雪花一般的景象,而摘青梅煮酒则是对夏日生活的一种享受。诗人通过这些细节,不仅描绘出自然界的美丽,也传达了一种悠闲自得的情怀。

“重门静,一帘疏雨,消尽水沉香”几句营造了一个安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情境。这里的“重门静”与“一帘疏雨”共同构建出一种深院幽巷、细雨绵绵的氛围,而“消尽水沉香”则可能暗示着某种美好事物的逝去。

随后,“把当年团扇,恩情犹在,未是相忘”一句,则让人感觉到诗人的思念之深。这里的团扇,是古代女子常用的饰物或用品,而“恩情犹在”则透露出对往昔恋情的怀念,并且强调了这种感情并未随时间而淡忘。

紧接着,“笑衰翁鬓发,早已苍苍”中“衰翁”指的是年老的男子,而“鬓发早已苍苍”则形容了头发早早变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最后,“说与乘鸾彩女,看世间、多少炎凉。都休怨,百年一梦,且共醉霞觞”几句则是诗人的叹息。这里的“乘鸾彩女”出自仙境神话,是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一种向往。而“看世间、多少炎凉”则是对世事无常、人生冷暖的深刻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对往昔情感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面对时间流逝时的平静与感慨。

收录诗词(527)

何梦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 籍贯:淳安

相关古诗词

蓦山溪(其三)三用韵

蓬蓬窣窣,睡梦惊回早。

谁为散天花,遍人间,夜深分晓。

虚空幻出,富贵照乾坤,琼万顷,玉千株,莫道壶天杳。

平明三尺,不拣江南道。

只怕不坚牢,被天工、小儿翻倒。

凝冰泮水,世态总无凭,明日事,昨朝人,谁丑还谁好。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其一)和雪

飞仙欲下,水殿严妆早。

娇涩怕春知,跨白虬、天门未晓。

霓裳零乱,肌骨自清妍,梅檐月,柳桥风,世上红尘杳。

重门深闭,忘却山阴道。

呼酒嚼琼花,任醉来、玉山倾倒。

无言相对,这岁暮心期,茅舍外,玉堂前,处处风流好。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其二)再用韵

春工未觉,何处琼英早。

夜半剪银河,到人间、楼台初晓。

霏霏脉脉,不是不多情,金帐暖,玉堂深,却怪音尘杳。

天公谪下,暂落红尘道。

颜色自还怜,怕轻狂、随风颠倒。

冰心谁诉,但吹入梅花,明月地,白云阶,相照天寒好。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酹江月(其二)感旧再和前韵

问春何去,乱随风飞坠,杨花篱落。

罗袜香囊无觅处,谁有返魂灵药。

细柳重门,碧桃深巷,回首曾行乐。

玉龙吟断,夜深人在江阁。

因念璧月琼枝,对玉人何处,绣帘珠幕。

一半青铜尘满匣,空抚鸾刀金错。

薇露烟销,莲膏花凝,不寐还孤酌。

一春心事,总将愁里消却。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