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风回时带笛,烟远忽藏村。
这首诗描绘了风吹过时带来的笛声,如微风轻轻吹过,带来远处村庄的隐约笛音。笛声随着风的回转而时断时续,仿佛在与烟雾共舞,时隐时现,使得乡村的景象更加神秘而宁静。诗人林逋以简洁的笔触,捕捉了自然与人声的和谐交融,展现出宋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深深喜爱和细腻感受。
不详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印文生绿经旬合,砚匣留尘尽日封。
圆似流钱碧剪纱,墙头藤蔓自交加。
天孙滴下相思泪,长向秋深结此花。
危顶裁成九日亭,蓬瀛透出海峰青。
满前细菊浮樽酒,四顾凝云簇画屏。
月为情多良夜至,人贪景胜醉魂醒。
风流令尹江山主,此乐同民德已馨。
双溪会处创危亭,我爱亭成不异名。
到此更谁分别派,同归终见入东瀛。
清辉黛染环檐色,幽响琴传出涧声。
自信竹林林上美,剪裁今已属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