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月

海天向晚,渐霞收馀绮,波澄微绿。

木落山高真个是,一雨秋容新沐。

唤起嫦娥,撩云拨雾,驾此一轮玉。

桂华疏淡,广寒谁伴幽独。

不见弄玉吹箫,尊前空对此,清光堪掬。

雾鬓风鬟何处问,云雨巫山六六。

珠斗斓斑,银河清浅,影转西楼曲。

此情谁会,倚风三弄横竹。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傍晚时分,海天相连,晚霞收敛了绚烂的色彩,水面泛着微微的绿色。
秋雨过后,树木凋零,山势显得更高,秋天的新面貌如洗过一般清新。
仿佛唤醒了月宫中的嫦娥,她拨开云雾,驾驭着明亮的月亮。
月光稀疏,广寒宫中谁与她相伴,孤独而寂静。
再也见不到弄玉吹箫的景象,只有酒杯前的清冷月光,让人想要捧在手心。
何处寻找那如烟如雾的秀发和轻盈的身姿?巫山的云雨往事已成过往。
星辰闪烁,银河浅淡,月影在西楼间流转。
这份情感又有谁能理解?我倚风而立,吹奏着横笛以抒发内心。

注释

向晚:傍晚时分。
霞收馀绮:晚霞收敛了绚烂的色彩。
波澄微绿:水面泛着微微的绿色。
一雨:一场秋雨。
嫦娥:月宫仙女。
桂华:月光。
广寒:月宫。
弄玉吹箫:传说中的仙女吹箫。
雾鬓风鬟:形容女子秀发如云。
巫山:古代神话中的神女居住之地。
珠斗:星辰。
横竹:横笛。

鉴赏

这首宋词《念奴娇·月》是韩驹所作,描绘了傍晚时分海边的景色和对月宫的遐想。"海天向晚,渐霞收馀绮,波澄微绿",诗人以瑰丽的晚霞和清澈的海水开篇,营造出宁静而绚丽的画面。接着,"木落山高真个是,一雨秋容新沐",通过秋雨后的清新景象,烘托出秋天的韵味。

"唤起嫦娥,撩云拨雾,驾此一轮玉",诗人想象嫦娥从月宫中走出,驾着明亮的月亮,形象生动。"桂华疏淡,广寒谁伴幽独",表达了对月宫中嫦娥孤独的同情,以及对人间团圆的向往。

下片转向对人间美景的描绘,"不见弄玉吹箫,尊前空对此,清光堪掬",感叹没有如传说中的仙子陪伴,只有清冷的月光可以亲近。"雾鬓风鬟何处问,云雨巫山六六",借巫山云雨的典故,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最后,"珠斗阑斑,银河清浅,影转西楼曲",描绘了月光洒在楼阁上的景象,而"此情谁会,倚风三弄横竹"则流露出诗人独自欣赏月色的深深感慨,以及对知音的理解与共鸣。

整首词以月为线索,融合了自然景色与神话传说,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沉的情感。

收录诗词(421)

韩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论家。学者称他陵阳先生。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今存

  • 字:子苍
  • 号:牟阳
  • 籍贯:陵阳仙井(治今四川仁寿)
  • 生卒年:1080~1135

相关古诗词

双柱擎天

白鹤岧峣枕江曲,接岫连峰衍林麓。

石堂峻峭万山雄,拥翠亭亭多乔木。

双撑石柱峙东南,势力擎天名不俗。

钟英特产栋梁材,不坠簪缨美如玉。

左接蓬莱右洞天,峰前水带萦九曲。

依然幻出武陵源,拟就峰傍新卜筑。

鹤归错认华表存,应笑世人枉追逐。

形式: 古风

棋盘仙迹

唐山绝顶棋盘石,戏局流传名自昔。

殷勤细问白发翁,云是仙人曾对奕。

苔封石磴不敢移,竹引清风时拂拭。

个中黑白子不留,想是仙童为收拾。

又不闻樵采之人王子质,邂逅仙人执手谈,赢输未决藏机密。

贪看柯烂不知时,少憩山中方七日。

谁识囊中日月长,归来尘世无相识。

形式: 古风

蓬莱飞峰

海上神山名自昔,来去随潮无定迹。

天人俯览念虚浮,六鳌顶戴穷神力。

群仙贝阙蕊珠宫,多种瑶芝琼草碧。

依然根著不坚牢,飞入石堂作南壁。

螺纹蛎迹石龙存,云气随潮时雨湿。

仙风飒爽生羽翰,招纳霓裳羽衣客。

试登绝顶望五湖,高楼洞天才咫尺。

药炉灰冷多登真,九转丹成人未识。

云间鹤迹托来篇,王邓真人久相忆。

形式: 古风

翠屏霁雪

寒林静对展翠屏,六花妆点风景清。

四山簇簇琼瑶树,恍然照映芝兰庭。

寒生晴光色烁烁,含辉照耀银海明。

巉岩石化昆山玉,负暄猿猱出深谷。

可怜不老山白头,梅萼藏春暗香馥。

紫阳留谶歌翠寒,中有玉人在其间。

道传前圣发未发,教开来学难亦难。

豁然胸次冰雪释,白照红日上团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