桧轩

虎山鸠峰两岞崿,西金亭亭宛如凿。

问谁居者两吴君,结发清修老弥恪。

当年何人送桧栽,栽向庭前小芸阁。

时时兄弟坐两偏,偏袒吟哦双露脚。

我行十载还过之,翠壁苍崖人去邈。

庭中老桧参天长,昔拱今来十围弱。

古苔驳落文章隐,苍玉拳奇根节错。

半空时战风雨声,平地恐作蛟龙跃。

万牛回首亦不动,遮莫千秋卧云壑。

木强取柱柔取束,社栎自全终自怍。

樊侯种漆已阔疏,魏王贻瓠还濩落。

何如种树还种德,德树同荣扫寥廓。

为君封殖表双高,他日山人过必作。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古代文人生活场景,通过描述一棵古老的桧树和其周围的环境,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

诗的开头以“虎山鸠峰两岞崿,西金亭亭宛如凿”两句,描绘了山峰的雄伟与亭台的精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重的氛围。接着,“问谁居者两吴君,结发清修老弥恪”两句,引入了两位隐居的文人,他们清心寡欲,坚守道义,年岁虽长,但精神依然坚定。

“当年何人送桧栽,栽向庭前小芸阁”两句,讲述了桧树的来历,它曾是友人赠予,如今植于庭院,成为文人雅集的见证。接下来,“时时兄弟坐两偏,偏袒吟哦双露脚”描绘了兄弟二人在桧树旁吟诗作对的情景,体现了文人的风雅与友情。

“我行十载还过之,翠壁苍崖人去邈”两句,表达了诗人十年后再次经过此地,物是人非的感慨。接着,“庭中老桧参天长,昔拱今来十围弱”描述了桧树的成长,从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见证了时间的流逝。

“古苔驳落文章隐,苍玉拳奇根节错”两句,通过描写桧树上的苔藓与奇特的根节,进一步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生命的顽强。最后,“半空时战风雨声,平地恐作蛟龙跃。万牛回首亦不动,遮莫千秋卧云壑”几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桧树在风雨中的坚韧与宁静,以及其超凡脱俗的气质。

“木强取柱柔取束,社栎自全终自怍”两句,借用了木料的特性,比喻人应像桧树一样,无论外界如何变化,都能保持自我,坚持原则。“樊侯种漆已阔疏,魏王贻瓠还濩落”则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何如种树还种德,德树同荣扫寥廓”两句,点明了主题,即通过种植树木来培养品德,使道德与自然和谐共生,最终达到心灵的宽广与自由。“为君封殖表双高,他日山人过必作”则是对未来的期许,希望后代能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桧树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道德修养的追求,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立春

空山月上雪未消,土牛击碎城东郊。

报道春来春不见,朝来试看梅花梢。

形式: 古风 押[肴]韵

送陆汝昭通守东昌

羡君拔擢之官去,愧我蹉跎出饯迟。

门外不知车几两,城边空复立多时。

文章自小曾推陆,画诺于今合付资。

他日东昌为过客,风谣谁采道傍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吴汝器下第归吴江

羊家裙上墨如新,兄弟才名自昔均。

二鸟出为南国瑞,一枝回羡曲江春。

战场有作还推子,当局多迷莫笑人。

笠泽湖边平望里,且将书卷伴丝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李承芳承箕下第以诗投赠酬之

青藜入夜晃秋毫,两意相求苦不遭。

神骏并为千里足,骊黄真误九方皋。

亡弓亦得君诚达,当局还迷我亦劳。

把酒题诗成一笑,楚天空阔雁行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