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杂感(其二)

洛阳烽起市朝空,残表琅琅劝进同。

地坼秦关通内外,天留晋室互西东。

但令江左夷吾在,岂畏荆州处仲雄。

依旧石城江上水,寒潮寂寂动秋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金陵杂感(其二)》由明代诗人屈士煌所作,通过历史的视角,表达了对国家兴衰、人事更迭的深刻感慨。

首联“洛阳烽起市朝空,残表琅琅劝进同”,以“洛阳烽起”描绘了战乱纷飞的景象,而“市朝空”则暗示了繁华不再,一片萧瑟。接着,“残表琅琅劝进同”描绘了在动荡中,人们仍怀有希望,努力争取和平与安定的场景,体现了人性中的坚韧与乐观。

颔联“地坼秦关通内外,天留晋室互西东”,运用了“地坼”和“天留”的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国家版图的变迁,以及政权的更替。其中,“秦关”和“晋室”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政治势力,而“通内外”和“互西东”则展现了这些力量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相互影响。

颈联“但令江左夷吾在,岂畏荆州处仲雄”,借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和对稳定局面的期待。这里,“江左夷吾”指的是东晋时期的名相谢安,象征着贤能之士;“荆州处仲雄”则是指三国时期荆州的豪强,暗喻潜在的威胁。这一联通过对比,强调了贤才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性。

尾联“依旧石城江上水,寒潮寂寂动秋风”,以自然景观收束全诗,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反思。石城江上的流水,寒潮的寂寂,秋风的吹拂,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充满深意的画面,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当下局势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对人才和稳定社会秩序的强烈呼唤。

收录诗词(89)

屈士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金陵杂感(其三)

朱雀门前丽日迟,晋王兵入破陈时。

殿中虎旅休传箭,阁上蛾眉正赋诗。

桃叶春风吹战舰,桂宫明月照降旗。

可怜留得胭脂井,还使长城爵相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金陵杂感(其四)

秋草离离白露晞,钟山原庙但斜晖。

有时朱雀来金殿,无复熊罴守翠微。

较猎蛮儿中夜过,卷衣宫女化云归。

谁知鼎去灰飞后,黄屋重瞻挂穗帷。

形式: 七言律诗

金陵杂感(其五)

凤阳佳气望中孤,牛首山云入有无。

青盖不归新洛邑,黄金将贡旧幽都。

殿前男子犹乘犊,河北王郎亦撰符。

他日传疑南史氏,龙蛇同尽一何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金陵杂感(其六)

孤舟迢递入长干,复道交窗映画阑。

二水秋涛愁里听,六朝春草梦馀看。

重寻旧侣乌衣少,遍采新歌玉树残。

惟有忠贞祠宇在,常悬日月照人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