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袁桷所作的《伯庸开平书事次韵四首》中的第四首。诗中描绘了诗人对音乐与建筑的欣赏,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首句“马足曾穷五色河”,以马蹄踏遍五彩斑斓的河流为引子,暗示了诗人曾经游历四方,见识过各种美景。接着“更将舌本品浮槎”则转而谈论音乐,通过品味音乐如同品尝浮槎(一种古代的水上交通工具),表达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新声促轸传三叠,宝构悬铃镇四阿”两句,进一步描述了音乐的美妙和建筑的庄严。新出的乐曲在琴弦上流淌,仿佛三重旋律交织,而高耸的建筑上悬挂的铃铛,镇守四方,象征着稳固与和谐。
“短榻雁来愁不奈,小窗人去酌毋多”则通过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大雁南飞,让人感到孤独和忧愁,而独自饮酒的情景,则展现了诗人的寂寞与深思。
最后,“白头慵作东封颂,愿效诸生赋止戈”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即使年老体衰,也不愿歌颂战争,而是希望像学生一样,用诗歌表达对停止战争、追求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元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