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山居

路转城西一里馀,不妨山径自崎岖。

四邻酒熟人常笑,万木秋深叶不枯。

空翠入窗浓欲滴,夜凉扶月静尤孤。

有时虽是风翻屋,赖我元无屋上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沿着道路向西走大约一里多,不必担心山路会曲折不平。
邻居酿的酒熟了,人们常常笑语欢声,即便到了深秋,树木的叶子也不落尽。
窗外的绿色浓郁得仿佛要滴下来,夜晚的凉意中,月亮映照下的寂静更显孤独。
偶尔会有风吹动屋顶,但幸好我家没有屋檐上的乌鸦打扰。

注释

路:道路。
转:转向。
城西:城市西部。
一里馀:大约一里多。
不妨:不必担心。
山径:山路。
崎岖:曲折不平。
四邻:周围邻居。
酒熟:酒酿好。
人常笑:人们常常笑语。
万木:众多树木。
秋深:深秋时节。
叶不枯:叶子不落。
空翠:清新的绿色。
入窗:映入窗户。
浓欲滴:浓郁得仿佛要滴下。
夜凉:夜晚凉爽。
扶月:月光下。
静尤孤:静寂而孤独。
风翻屋:风吹动屋顶。
赖:幸亏。
元无:原本没有。
屋上乌:屋檐上的乌鸦。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郑刚中的《秋夜山居》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居秋夜景象。首句“路转城西一里馀”,点明了诗人居住之地偏远而幽静,山路曲折,暗示了生活的恬淡与自然的亲近。接下来的“不妨山径自崎岖”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环境的喜爱,即使道路崎岖,也无妨其心境。

“四邻酒熟人常笑”展现了邻里之间的淳朴和友善,酒香四溢,笑声常伴,透露出一种和谐的乡村生活气息。而“万木秋深叶不枯”则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尽管秋意渐浓,但树木依然保持生机,叶子并未因季节而凋零。

“空翠入窗浓欲滴”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窗外山色的浓郁,仿佛翠绿欲滴,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夜晚降临,“夜凉扶月静尤孤”,月光下的山居更显寂静,只有月影相伴,孤独而静谧。

最后两句“有时虽是风翻屋,赖我元无屋上乌”,诗人以幽默的方式表达,即使风吹动屋顶,也没有乌鸦打扰,更显山居生活的清静与自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深深敬畏,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心境。

收录诗词(678)

郑刚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字:亨仲
  • 籍贯: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
  • 生卒年:1088年—1154年

相关古诗词

秋夜闻雨

海风吹屋乱疏更,花结灯昏背短檠。

暑避新凉知有渐,酒扶孤梦未曾成。

满帘都作芭蕉响,四壁时兼络纬声。

晓起茅檐落馀滴,炉香痴坐不妨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草亭远望

村舍无楼可望远,茅亭远望似登楼。

饱看聚散云无住,最爱萦回水自由。

诗思已随芳草动,春寒少为好山留。

谁将裘马换美酒,与我同消万古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张季平归永嘉

霜叶摇风九月秋,披披归袖挽难留。

知君久作陶山梦,无意相从郑谷游。

率略杯盘常共醉,艰难身世最同忧。

人情易得成疏冷,频有音书寄我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重五(其二)

记得山居暑服轻,石榴低照酒尊明。

綵茸花里占诗句,角黍盘中脱锦绷。

老去容身惟有睡,午宜采药懒能行。

谩令门外篸蒿艾,且免炎乡瘴疠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