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周焘韵,并叙

道眼转丹青,常于寂处鸣。

早知雨是水,不作两般声。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道路如同画卷,常常在寂静中响起声音。
早就明白雨的本质是水,不会发出两种不同的声音。

注释

道眼:比喻人生的道路或智慧之眼。
丹青:这里指代画卷,也象征深远的意境。
常于:常常在。
寂处:寂静的地方。
早知:早已知道。
雨是水:指雨的本质。
不作:不会做出。
两般声:两种不同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从诗中可以看出,苏轼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达观自然的心态。

“道眼转丹青”中的“道眼”,指的是达到道家的修炼境界,可以洞察事物的本质。“转丹青”,则是形容心境的清明纯净,犹如经过煅烧后的丹药,去除了杂质,只留下精华。

“常于寂处鸣”表达了诗人常在静谧之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这里的“寂处”,可以理解为远离尘嚣的宁静环境,而“鸣”则是比喻诗人的吟咏或思考声,是一种内心世界的交流。

“早知雨是水,不作两般声。”这里,“早知雨是水”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界深刻的认识,明白世间万象皆源于一体。而“不作两般声”,则表明诗人对于事物有着超然的看法,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声音,即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苏轼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心境,以及他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送南屏谦师,并引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

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其一)

老人痴钝已逃寒,子复辞行理亦难。

要到卢龙看古塞,投文易水吊燕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其二)

胡羊代马得安眠,穷发之南共一天。

又见子卿持汉节,遥知遗老泣山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其三)

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鴃舌问三苏。

那知老病浑无用,欲向君王乞镜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