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侄季高作诗止酒戏赋二首(其二)

渊明赋止酒,止酒未尝止。

今朝诗固云,从此真止矣。

我观他日诗,说酒特未已。

必饮诚有累,必止亦非理。

无如作病何,聊用忘忧耳。

得失定相半,随遇无彼此。

胡为我阿咸,深拒坚壁垒。

子言故多师,乌有与亡是。

独此止酒诗,字字如信史。

恐子昧圆通,未究真正义。

当观诸世间,一一等幻戏。

死生尚云尔,何乃较醒醉。

操瓢起相从,无为乏我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刘一止所作,名为《家侄季高作诗止酒戏赋二首(其二)》。诗中以陶渊明的“止酒”为引子,探讨了饮酒与止酒的哲学思考。

诗的前四句“渊明赋止酒,止酒未尝止。今朝诗固云,从此真止矣。”借用了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对饮酒与止酒态度的思考。接着,“我观他日诗,说酒特未已。”指出自己观察到他人对于饮酒的态度并未完全停止。

接下来的几句“必饮诚有累,必止亦非理。无如作病何,聊用忘忧耳。”探讨了饮酒的利弊,认为饮酒确实会带来负担,但有时也是为了排遣忧愁。然后,“得失定相半,随遇无彼此。”强调了事物的相对性,得与失、饮酒与止酒都是相对而言的。

“胡为我阿咸,深拒坚壁垒。”这里使用了“阿咸”的典故,表达了对侄子季高坚决拒绝饮酒的态度的不解和讽刺。“子言故多师,乌有与亡是。”进一步指出侄子的观点虽然坚定,但是否正确还需进一步探讨。

最后,“独此止酒诗,字字如信史。”赞扬了侄子的诗作,认为每一句话都如同真实的记录。“恐子昧圆通,未究真正义。”提醒侄子可能忽略了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真正的意义或许在更深层次的理解中。“当观诸世间,一一等幻戏。”建议侄子应该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世界,认识到一切皆如梦幻泡影。“死生尚云尔,何乃较醒醉。”进一步强调了生死与醒醉之间的平等,不应过于执着于表面的区别。“操瓢起相从,无为乏我事。”鼓励侄子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对生活,不必过分拘泥于个人喜好或行为准则。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探讨饮酒与止酒的哲学问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世界以及个人选择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对侄子独特观点的反思和引导。

收录诗词(364)

刘一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 号:太简居士
  • 籍贯: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078~1160

相关古诗词

方时敏寄和诗复用韵报之并简季高理前止酒之语季高尝梦萧相国戒勿饮酒(其一)

畴昔城南隅,莲叶秋田田。

从公觞玉醪,醉墨看云烟。

我乃世背驰,公独肯顾怜。

追思十年梦,仅熟一觉眠。

念当老扁舟,生理师计然。

不意菰芦中,复见琼瑶篇。

笔力如置阵,弥缝认先偏。

从容步武间,左右方若圆。

又如清庙音,三叹闻疏弦。

安得化为云,追逐飞上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方时敏寄和诗复用韵报之并简季高理前止酒之语季高尝梦萧相国戒勿饮酒(其二)

阮籍刘伯伦,嗜酒不知止。

颠狂欲求名,此计真陋矣。

酒中有何好,正自未能已。

愁来得暂驱,洞若适妙理。

我岂沈酣徒,公亦聊尔耳。

世间等梦间,未悟彼易此。

阿高志得殊,家学自中垒。

嗷嗷求独醒,今昨较非是。

无心穷酒圣,有意造诗史。

自言古酂侯,告戒存密义。

逡巡若神授,恍惚类儿戏。

不须更论酒,春梦本如醉。

我知昴星精,不管太白事。

形式: 古风

次韵赵端直贻何子楚卜居山间二绝句(其一)

贺老晚乞一曲湖,绝胜叔平千头奴。

端直自是功名人,未用早计此索居。

形式: 七言绝句

次韵赵端直贻何子楚卜居山间二绝句(其二)

后堂弹丝娇不止,知有性灵双婢子。

歌词自制清如水,却怪惊尘暗中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