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寓公书来询予近况余适从石斋先生筑讲坛于大涤山留连竟日遂书此报之

三山迷汉使,更起白云坛。

环佩天风满,旌旗海日残。

草侵群帝静,月度九霄寒。

惆怅乘鸾者,焚香独夜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山水画卷,充满了浓厚的道教色彩和深邃的哲学意味。诗人以“三山迷汉使”开篇,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观相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着,“更起白云坛”一句,进一步渲染了这种神秘感,仿佛在云雾缭绕的山巅之上,建起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祭坛。

“环佩天风满,旌旗海日残”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人间的繁华与自然界的宁静进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感。环佩声中,似乎有仙人降临,而随着海日的消逝,一切又归于宁静,这种景象既美丽又令人感慨。

“草侵群帝静,月度九霄寒”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静谧与寒冷的意境。草木似乎也感受到了神灵的静默,静静地生长着;而月亮则穿越九重天际,带来一丝寒意,将整个世界笼罩在一片清冷之中。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最后,“惆怅乘鸾者,焚香独夜阑”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追求仙境、渴望飞翔的仙人的同情与理解,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在现实中的孤独与无奈。诗人通过这句诗,将自己的情感与对宇宙人生的思考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抒情性。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沉的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68)

陈子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初名介,、懋中、人中,、海士、轶符等。汉族。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 字:卧子
  • 号:大樽
  • 籍贯: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
  • 生卒年:1608—1647

相关古诗词

题水月阁

舞堤摇曳木兰舟,月色歌声半入楼。

我亦有情消不尽,一瓢春酒为君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走马冈

数里长冈似掌平,将军战骑昔曾经。

至今原上青青草,犹带英雄汗血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登史山

殳山东畔小芙容,秀拔诸峰数万重。

安得身閒陪老衲,看云终日倚孤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题鹤洲图二首(其一)

一片亭前雪,何如万壑云。

开笼须远适,宁复溷鸡群。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