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云暗花寒春在否,烟波漠漠不禁愁。
此愁肯逐杨花散,常与幽人种白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愁(其一)》。诗中以云雾昏暗、花朵带着寒意的景象开篇,暗示春天可能已经远去,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烟波漠漠不禁愁"进一步渲染了愁绪的浓重,如同无边的水汽弥漫,难以排遣。
诗人接着运用比喻,将愁情比作随风飘散的杨花,表达愁绪无法控制,四处飘荡的特点。"此愁肯逐杨花散"形象生动,写出愁绪的无处不在和难以捉摸。最后,诗人感慨这愁情会像与隐士共度岁月一样,使人早早生出白发,寓意愁苦生活的持久和深远影响。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运用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愁苦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展现了宋词哀婉深沉的情感特质。
不详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无奈愁来欲解携,春光何事亦如迷。
只应自有人行乐,枉是多情王会稽。
柏子香清谁喜闻,五言句法更清芬。
病仍春困在难久,遣向吟窗起暮云。
何事重新作此年,身无疾病意欣然。
春风莫但开桃李,吹落妖星静九天。
坎离交养日需沙,君向沙头好泊家。
鸥鹭若来寻旧隐,为言直上有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