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闻百舌

臈月二日冻雨晴,百舌飞来庭树鸣。

鸣声不已自唱和,一出飞时人尽惊。

我怜此鸟在林谷,羽族之中能晦明。

常年畏寒音语滞,思之不见疑化生。

青门云屯春正远,何得先至江南城。

由来气类兆微物,无乃阳动潜满盈。

南园桃李花乱发,北岸垂杨青载萌。

苦无坚冰与积雪,厉气方此疵穷氓。

书生怪此坐叹息,安得挟弹驱不平。

圣王在上律吕协,燮理况有皋夔英。

凤凰千仞览德下,雍喈或继箫韶声,肯使凡鸟漫纵横。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冬日闻百舌》描绘了冬季里的一幅生动画面。诗中以腊月初二雨后放晴的日子为背景,百舌鸟在庭树间鸣叫,其鸣声清脆且不断自我唱和,令人惊奇。诗人赞赏百舌鸟能在严寒中保持活力,懂得在隐蔽中生存,同时感叹其因畏寒而话语略显迟滞。他联想到春天尚远,百舌鸟却提前飞至江南,暗示着生机勃发的预兆。

诗人进一步借百舌鸟的出现,寓言性地表达了对社会公正的期待,希望如凤凰般贤明的君主能够治理天下,使得百官各司其职,如同古代的皋夔一样辅佐圣王。他期盼盛世的到来,百鸟和谐共鸣,如同《箫韶》之乐,而非让平凡的鸟儿任意妄为。

整首诗通过百舌鸟的形象,寄寓了作者对于季节变迁、社会秩序和个人理想的感慨,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2515)

刘崧(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枯木图为王子启作

高堂展图飒寒景,古桧峨峨出苍顶。

坐上疑闻啄木声,空中忽落蛟龙影。

干株偃蹇势回薄,梢节盘撑气深猛。

寻常岩壑真有此,六月炎风为之冷。

密叶中含雷雨垂,危标上逼云霄迥。

悬猿清秋怯倒上,饥鸢落日愁相并。

浦口回舟望北林,原头立马瞻西岭。

刘郎此图昔所画,物色笔势生雄骋。

王君得此绮绣重,玉立阶墀见清挺。

经年烽火万山赤,赭伐还闻到条梗。

天寒荒野霜露白,萧瑟阴风助悲哽。

岂无千尺栋梁具,摧绝泥沙竟谁省。

深山大泽龙虎死,惨淡相看愁不醒。

海波万一解经天,亦欲乘槎掠参井。

形式: 古风

题春江忆别图

渝川故人黄子雅,天机深沈好挥洒。

往与范君别螺川,写图远寄螺川下。

螺川东偏呀石矼,呼吸万里之长江。

江流不返客行远,何以使我愁心降。

是时春风散杨柳,十里啼莺劝人酒。

肠断逢君复送君,买船夜下渝川口。

双凫俱飞今独还,为子一赋河梁篇。

向来照见惜别恨,惟有明月留青天。

断矶侧岛秋毫杪,肯信离愁是中少。

水生浦溆万舸集,日落天涯数峰小。

故人别来今几秋,落叶夜满城南楼。

至今展卷忆旧别,对之如见春江流。

嗟君久别何能返,霜雪惊心岁年晚。

一春尘土暗沾衣,千里松楸终在眼。

功名富贵复几时,林下閒人相见稀。

飞鸿远征碧海外,春至亦复思南归。

人生离别岂云暂,我亦临图伤梗汎。

便将高谊谢陈雷,从此深情见黄范。

形式: 古风

河之水赠草亭狄隐君归京城

河之水,瀰而黄,十月北风吹大霜,送子欲往愁无梁。

斲冰嵯峨冻地裂,鸹鸧呼寒堕其翮。

单车匹马从南来,踣铁交蹄五花白,北渡河流望燕月。

初月剪剪如弯眉,征夫道上愁别离。

青峰石壁猿夜啼,橡粟寒落林头枝。

何年结亭海子隅,亭成祇爱西山住。

閒歌白石看秋云,却卧紫萝听暮雨。

门前十二杨柳株,可以坐钓秋江鲈。

画船丝发照碧水,风骨自是仙人徒。

人言京国求官好,君独辞官事幽讨。

西山白雪深于云,期子餐之以终老。

形式: 古风

寄赠张隐君

仙人身著紫绮裘,昨者来自南陵州。

南陵之山高百尺,中有叠嶂之危楼。

烟光涌翠当碧落,石瀑飞嶂鸣清秋。

庾公谢朓招不起,至今山水令人愁。

飘然戏笙鹤,南过三湘去。

落日下洞庭,长歌揽巫楚。

楚王台榭杳霭间,青鸟飞去何时还。

三十六天朱陵洞,七十二峰南岳山。

娟娟绿萝裳,袅袅临流女。

倏忽如飘风,白波愁日暮。

重华之琴不复鼓,灵瑟年年泣秋雨。

仙人自是留侯徒,口诵黄石相传书。

左按钧天之广乐,右接奇肱之飞车。

鱼龙掀舞明月下,坐使千古成须臾。

我思仙人碧云里,再拜扬言惭仰视。

瑶草春香石洞霞,白榆夜浸天河水。

天河水流无尽时,织女秋鬓应成丝。

若过扶桑定相待,我欲乘槎浮东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