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赵焕文茂才殉节行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句“想到中天禅让时”,以古代禅让制为背景,引出对历史的追溯,暗示赵焕文的行为与古代圣贤的牺牲精神相呼应。接下来,“皋夔依旧列丹墀”运用典故,将赵焕文比作古代贤臣皋陶和夔,强调其在国家危难之际坚守职责,如同古代贤臣一样,即使面对权力的中心(丹墀),也依然保持忠诚与正直。
“末流忽变唐虞世”一句,通过“末流”与“唐虞世”的对比,指出社会风气的变化,暗含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这里的“唐虞世”象征着理想化的古代盛世,与“末流”形成鲜明对照,突显出赵焕文行为的可贵之处——在道德沦丧的时代,他仍能坚守正义,不随波逐流。
最后一句“可惜先生未及知”表达了对赵焕文未能亲历并见证自己行为所带来正面影响的遗憾。这句话既是对赵焕文个人命运的同情,也是对当时社会未能充分认识到其价值的惋惜。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和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崇尚以及对社会道德现状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