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寮怨(其二)秋霁登平台舒眺,用前韵

十日南山如睡,晓烟吹梦醒。

照素浐、绮日笼沙,连昌柳、别是风情。

琴台高秋独眺,风吹帽、未放双鬓星。

料板桥、昨夜微霜,疏林叶、绿黯红未成。

陌上黄尘不惊。雕鞍绣毂,依然鼓角严城。

酒酝双瓶。捉霜蟹、市香橙。

今年旧京重九,对圃菊、眼犹青。楼头鹳鸣。

销除宋诗里,风雨声。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雨过后的宁静与清新景色。"十日南山如睡,晓烟吹梦醒",以南山比喻静谧,晨雾轻拂,仿佛唤醒了沉睡的山峦。"照素浐、绮日笼沙,连昌柳、别是风情",阳光透过薄雾,洒在浐水和连昌的柳树上,展现出别样的秋日风情。

诗人独自登上琴台,"琴台高秋独眺",感受到秋风轻轻吹动帽檐,却未能吹散他心中的思绪。"料板桥、昨夜微霜,疏林叶、绿黯红未成",暗示着秋意渐浓,霜降使得树叶色彩尚未完全转为深红。

"陌上黄尘不惊,雕鞍绣毂,依然鼓角严城",街道上黄尘不起,城池依旧戒备森严,传来阵阵鼓角声。诗人品酒赏景,"酒酝双瓶。捉霜蟹、市香橙",享受着节日的美食。

最后,诗人感叹时光流转,旧京重阳,"今年旧京重九,对圃菊、眼犹青",园中的菊花依然鲜艳,但已物是人非。"楼头鹳鸣。销除宋诗里,风雨声",楼头鹳鸟的叫声唤起他对往昔的回忆,而那风雨声似乎消解了宋诗中的哀愁。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雨后京城的景象,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沧桑感,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诗人的独特视角。

收录诗词(722)

樊增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绮寮怨(其三)歌席

我已江南游倦,不堪听管弦。

又画阁、软舞娇歌,兰陵酒、浅泛金船。

白头梨园子弟,初相见、记在天宝前。

自翠华、迤逦西巡,霓裳曲、往往传世间。

红烛影摇翠钿。歌楼听雨,消磨几许华年。

祇有何戡。数朝士、到贞元。

秦筝十三金雁,莫再唱、念家山。销魂黯然。

怜他柳梢月,花上烟。

形式:

绮寮怨(其四)

不信青门寒早,菊瓶香未残。

傍扣砌、密缀圆花,青霜里、越耐人看。

药娥徘徊欲上,琼楼远、祇恐天上寒。

甚夜乌、已定还惊,亭西竹、颤袅青玉竿。

徙倚东廊画栏。中庭荇藻,明明玉水生澜。

白雁横天。可捎得、锦书还。

依稀春明旧梦,梦不到、早梅边。婵娟可怜。

花和雪中竹,无比妍。

形式:

绮寮怨(其五)

叩齿梳头才了,玉凫烟未残。

又绮日、薄映南窗,垂帘处、院竹谁看。

晖晖玉山照座,金貂客、一洗郊岛寒。

听说诗、妙解人颐,莲花舌、似导鱼上竿。

尚忆湖亭倚栏。铜瓶活火,圆瓯细蹙微澜。

路远于天。更无意、乞东还。

惟余昌明一盏,绿玉色、透中边。肠枯自怜。

谁知饮茶足,诗更妍。

形式:

满江红.友松以此调见寿,别以平韵报之

筋力风情,笑白傅、刚与仆同。

祇微欠、玉容蛮素,添画屏风。

生计百家分禄米,驿程千里走诗筒。

问文章、风节定谁如,冯敬通。师聱叟,宾放翁。

鬓如漆,气如虹。纵我生稍晚,犹及光丰。

时代如今逢过渡,中流击楫几英雄。

约使君、添酒煮青梅,操请从。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