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

行行春向暮,犹未见花枝。

晦朔中原隔,风烟上巳疑。

常令汉节在,莫作楚囚悲。

早晚鸾旗发,吾归敢恨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弁所作的《上巳》。诗中描绘了春天渐近尾声,诗人尚未见到春花盛开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诗人在感叹季节更替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不因自然的变化而悲伤,反而以积极的态度期待着未来的美好。

“行行春向暮,犹未见花枝。” 开篇即点明时节,春意虽浓但已接近尾声,诗人漫步于春日之中,却未能一睹春花烂漫之景。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与期待。

“晦朔中原隔,风烟上巳疑。”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思绪。晦朔,指的是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这里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中原,泛指广阔的大地,暗示诗人对远方景色的遐想。风烟,既指自然界的景象,也暗含了一种朦胧、不确定的感觉。上巳,古代节日,与踏青、赏花等活动相关,此处或寓指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期待。

“常令汉节在,莫作楚囚悲。” “汉节”原指汉朝使者的符节,这里借指保持民族气节和国家尊严。“楚囚”,典出《左传》,比喻身处困境而不失节操的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即使在艰难时局中也要保持高洁志向,不为外界环境所动摇的决心,同时也提醒自己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不沉溺于消极情绪中。

“早晚鸾旗发,吾归敢恨迟。” 最后两句展望未来,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兴盛、君主英明的期待,以及自己回归故土、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鸾旗,古代帝王出行时所用的旗帜,象征着君主的威仪和国家的荣耀。诗人通过这一形象,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同时也展现了个人对于理想实现的执着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上巳》诗不仅描绘了春末时节的自然景观,更蕴含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情感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通过对季节更替和个人心境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收录诗词(48)

朱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朱熹叔祖,太学生出身。建炎元年自荐为通问副使赴金,为金所拘,不肯屈服,拘留十六年始得放归。曾劝宋高宗恢复中原,得罪秦桧,官终奉议郎。他在留金期间写下了不少怀念故国的诗作,深切婉转,是南宋初期的重要诗人。有《曲洧旧闻》、《风月堂诗话》等传世

  • 字:少章
  • 号:观如居士
  • 籍贯:婺源(今属江西)
  • 生卒年:biàn)(1085~1144

相关古诗词

天问绝句

穴边酣战君臣蚁,波上群嬉婢妾鱼。

苦乐不同同一宇,问天此理竟何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客夜

城月四更上,窗风一室幽。

纤云萦雁塞,重雾逼貂裘。

兵革何年息,乾坤此夜愁。

殊乡两行泪,骚屑洒清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摅抱

客滞殊方久,山围绝塞深。

秋风入撗笛,夜月傍沾襟。

造膝他时语,捐躯此日心。

飞霜满明镜,发短不胜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重九

九日今何地,寒深紫塞霜。

敢嫌芦酒浊,且对菊花尝。

岁月双蓬鬓,乾坤百战场。

赐萸知未举,梦自识鸳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