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

云鸿下雀罗,越客变燕歌。

燕歌声激烈,越客悲奈何。

长歌剑斫地,短歌发直竖。

朔风吹易水,四座俱陨泪。

少年羞睚眦,壮士重意气。

拔剑杀仇家,生死无顾忌。

猛虎欲攫人,不择愚与贤。

食胆中自知,岂避猛虎前。

出门远孤征,雄剑终夜鸣。

窜身脱芦下,亡命入幽并。

幽并多豪侠,结交踰平生。

杯酒接然诺,信义何分明。

白日高渐离,筑声怆以怦。

田光为君起,片语谋立成。

荆卿独忼慨,舞阳乃辅行。

上马报仇去,土花照青冥。

秦庭事一就,干载扬令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燕歌》是明代诗人郑善夫所作,通过描绘燕歌的激烈与越客的悲情,展现了古代侠义精神的深刻内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对比,如“云鸿下雀罗”、“燕歌声激烈”、“朔风吹易水”,营造出一种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氛围。

首句“云鸿下雀罗”以鸿雁南飞、雀鸟归巢的景象,隐喻英雄人物的离散与回归,预示着故事的展开。接着,“越客变燕歌”一句,将越地客人的哀愁与燕地的歌声相融合,暗示了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情感共鸣与冲突。

“燕歌声激烈,越客悲奈何”两句,直接点明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命运的无奈。接下来,“长歌剑斫地,短歌发直竖”描绘了主人公在困境中寻求解脱的方式——以歌抒怀,以剑自誓,表现了其坚韧不屈的精神面貌。

“朔风吹易水,四座俱陨泪”则进一步渲染了场景的凄凉与悲壮,易水之畔,风雪交加,众人皆感伤落泪,体现了对英雄行为的敬仰与惋惜。

“少年羞睚眦,壮士重意气”两句,强调了年轻勇士的勇敢与重视友情、义气的价值观,为后文的复仇行动埋下了伏笔。

“拔剑杀仇家,生死无顾忌”展示了主人公为正义而战的决心,即使面对生死,也无所畏惧。这一段描述充满了英雄主义色彩,凸显了个人意志与道德勇气的力量。

“猛虎欲攫人,不择愚与贤”通过比喻,说明了在面对强敌时,不分智愚,唯有勇敢面对。这种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精神,是古代侠义文化的精髓所在。

“食胆中自知,岂避猛虎前”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强大与自信,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也不退缩,体现了勇者的气魄。

“出门远孤征,雄剑终夜鸣”描绘了主人公独自踏上征途的情景,雄剑的鸣响象征着他的决心与勇气。

“窜身脱芦下,亡命入幽并”描述了主人公为了逃避追捕,不得不隐匿于荒野,展现了其为自由与正义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

“幽并多豪侠,结交踰平生”表明主人公在逃亡过程中结识了许多豪侠之士,他们的友谊超越了平时的交往,共同对抗强权。

“杯酒接然诺,信义何分明”强调了在困难时刻,朋友之间的信任与承诺的重要性,体现了古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诚信与忠诚。

“白日高渐离,筑声怆以怦”通过音乐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氛围的沉重与悲伤,渐离的琴声触动人心,引发了强烈的共鸣。

“田光为君起,片语谋立成”描述了田光为了帮助主人公,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体现了忠诚与牺牲的精神。

“荆卿独忼慨,舞阳乃辅行”提到了荆轲与副手的英勇行为,他们共同执行任务,展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上马报仇去,土花照青冥”描绘了主人公骑马出发,复仇的行动即将开始,天空中的星光见证了这一壮举。

“秦庭事一就,干载扬令名”总结了主人公最终完成复仇,其事迹被千古传颂,留下了美好的名声。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代侠义精神的光辉,以及在面对强权与不公时,个人勇气与道德力量的重要性。

收录诗词(1064)

郑善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 字:继之
  • 号:少谷
  • 籍贯:福建闽县
  • 生卒年:1485—1523

相关古诗词

游侠篇

长安逢少年,意气何昂昂。

鸣鞭六陵坂,先驱势正强。

戒途列万骑,一一羽林郎。

铙吹动地来,飒沓若云翔。

面前五花骢,宝絷金丝缰。

腰间双龙剑,吴钩饰英璜。

弄儿十四五,藉绮凝素光。

行行且游猎,游猎及上阳。

张弧向大漠,忽坠双飞鸧。

持归平乐宴,象筵欢未央。

借问此何谁,云是汉金张。

六年起卒伍,一日倾侯王。

文人天帝子,出入乘金阊。

扬声重纶綍,流燄烁朝堂。

逆鳞不可婴,太阿手所将。

乃知朱门贵,溢恩胡可量。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沱水三章(其一)

仙人骑白豻,远在苍梧山。

我欲往从之,沱水深以澜。

沱水深可厉,苍梧郁巑岏。

形式: 古风

沱水三章(其二)

云门何皇皇,远在洞庭岸。

我非沱上凫,日夜汎波澜。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沱水三章(其三)

言采蘼芜草,思心倏如摧。

不见王孙归,但见章华台。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