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有感用东坡定惠院海棠韵

樗散真同不材木,偃蹇名场容我独。

早看同辈上青霄,转悔当年堕尘俗。

譬如周道压平坦,偏向崎岖历崖谷。

宦游倏逾三十载,归去都无数椽屋。

书帖有时临《乞米》,骨相本来非食肉。

侧闻东南夷患剧,国家兵力苦不足。

老弱充数应徵调,载胥及溺何能淑。

市井恶少备宿卫,江湖游士任心腹。

解散纷纷竞弃甲,摧陷往往成破竹。

可怜濒海十万户,奔窜呼号惨满目。

楼船连岁扰闽广,羽檄至今疲楚蜀。

一官未补命磨蝎,四海安归身立鹄。

贾谊土书忧汉室,杜甫吞声哭江曲。

几时藉手报升平,尽扫欃枪息蛮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陶梁的《即事有感用东坡定惠院海棠韵》以咏史抒怀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首句“樗散真同不材木”自比为无用之材,暗示了作者在仕途中的落寞与无奈。接下来,“偃蹇名场容我独”描绘了他在名利场上孤傲不群的形象。

诗人通过比喻,将自己比作周道上的崎岖之路,暗示了人生道路的坎坷。“宦游倏逾三十载”表达出长期在外做官的辛劳,而“归去都无数椽屋”则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功名的淡泊。他以“书帖有时临《乞米》”自嘲,表明生活清贫,非食肉者。

诗中还反映了当时东南沿海的社会动荡,“东南夷患剧”揭示了边疆危机,“国家兵力苦不足”表达了对军事力量的担忧。诗人对于征调老弱入伍深感悲愤,认为这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百姓的苦难。

“市井恶少备宿卫,江湖游士任心腹”揭露了权贵阶层的用人不当,而“解散纷纷竞弃甲,摧陷往往成破竹”则形象地描绘了战局的混乱。诗人同情无辜百姓的流离失所,“楼船连岁扰闽广,羽檄至今疲楚蜀”描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最后,诗人以贾谊和杜甫的典故,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个人无法施展抱负的无奈,“一官未补命磨蝎,四海安归身立鹄”。他渴望有朝一日能结束战乱,实现天下太平,用“几时藉手报升平,尽扫欃枪息蛮触”寄托了深深的期盼。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收录诗词(13)

陶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立夏前一日雨中柬子寿用东坡微雪与子由同访王定国小饮清虚堂韵

江流绕岸铺平沙,戍楼鼓角朝开衙。

文书粗了须痛饮,钱春已到荼蘼花。

黄州移节过三载,归田无计官为家。

乍涨惯看溪浴鹭,晓晴早盼林喧鸦。

近病臂指字欹侧,偶吐胸臆词滂葩。

故人投赠语郑重,技痒不啻烦梳爬。

肠瘦或因鲍细笋,诗清讵为尝新茶。

连篇累牍和杂沓,邮筒忽递门频挝。

稻粱俯仰足生计,飞鸿远渚休咨嗟。

西山寒溪有旧约,且呼小艇寻烟霞。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和星斋隆福寺即事韵

队肃千官里,霜寒九月天。

扬镳青嶂外,迎跸翠微巅。

夙有烟霞契,重叨侍从缘。

依光惭皓首,高会领群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藁城道中

秋霖日日坐愁城,出郭今朝乍放晴。

禾黍郊原留半壁,衣冠父老拜双旌。

苔荒野圃花无色,沙齧长堤浪有声。

水患频闻劳使节,好筹良策慰苍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道光丙申余有畿辅诗传之选梅树君学博崔念堂大令先后来郡实襄成此举继各因事别去于其行也赋赠(其一)

纷来别绪太无端,老我畿南滞一官。

未就勋名垂白早,无多著述杀青难。

陈编蠹蚀文防误,沧海珠遗意岂安。

河朔英灵知不泯,烦君到处访丛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