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呈吴伯固同年

白玉墀前共得仙,而今邂逅半华颠。

评文我辨异同字,由义君持难易权。

畏简不能成共酌,纾情莫惜寄新篇。

上林春晚归鞭动,意思何如癸巳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韦骧所作的《戏呈吴伯固同年》。诗中描绘了与友人吴伯固的会面情景,通过对话和互动展现了两人在文学上的交流与探讨。首句“白玉墀前共得仙”以夸张之笔描绘了两人相遇的神圣与美好,仿佛在圣洁之地相逢,如同神仙一般。接下来,“而今邂逅半华颠”则转而描述时光流逝,两人都已步入中老年,头发斑白,虽岁月不饶人,但友情依旧深厚。

“评文我辨异同字,由义君持难易权”两句,体现了两人在文学上的交流与切磋。诗人韦骧负责辨析文字的细微差异,而对方则可能在理解文章的深意或把握文章的难易程度上提供见解。这种合作式的讨论,不仅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也体现了对文学的共同热爱与追求。

“畏简不能成共酌,纾情莫惜寄新篇”表达了因某种原因未能畅饮共叙的情景,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消沉,而是选择通过创作新的作品来抒发情感,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最后,“上林春晚归鞭动,意思何如癸巳年”两句,将场景转换至春日的上林苑,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这里的“意思何如癸巳年”,可能是对过去某一年的回忆,或是对当前情境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两位文人之间的友情与文学交流,展现了他们在艺术道路上的相互支持与共同探索,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1176)

韦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 字:子骏
  • 籍贯:钱塘
  • 生卒年:公元一0五三年

相关古诗词

又次前韵答所和诗

裁句清如李谪仙,挥毫放浪近张颠。

偶于贡部同官责,更向诗坛擅将权。

戏笔谩追丹桂旧,报言还愧木瓜篇。

一樽何处偕吟啸,浩兴犹堪逐少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久中春风

二月东风势渺漫,侵陵和景作清寒。

发扬造化非无力,鼓动芳菲自有端。

斗草戏儿忧手瘃,怀边思妇忍眉攒。

祗输便腹忘机者,不废书帷昼寝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寄陈君佐

山阳判袂几三纪,铁柱题名过十年。

聚散信如萍逐水,光阴奚翅筈离弦。

高材未用君犹健,弱羽无心我自全。

凫鹤短长何足算,相逢樽酒且留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吴子友贡院作

晓跃骅骝紫禁开,诏音不许少淹回。

斜鞭忽过天街柳,曳履还侵佛閤苔。

昼幕四垂如近汉,夜灯相比似占台。

会将精识抡荆璞,当有孚尹应手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