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早起闲咏

水塘耀初旭,风竹飘馀霰。

幽境虽目前,不因闲不见。

晨起对炉香,道经寻两卷。

晚坐拂琴尘,秋思弹一遍。

此外更无事,开尊时自劝。

何必东风来,一杯春上面。

形式: 古风

翻译

水面映照着初升的阳光,风吹过竹林洒落下残留的雪花。
宁静的景色虽然就在眼前,但若不是心中闲适也不会发现。
早晨起来对着炉中的香火,阅读两卷道德经打发时光。
傍晚时分拂去琴上的灰尘,弹奏一曲秋天的思绪。
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事情,常常自斟自酌以作慰藉。
何必等待东风来吹,一杯酒就能带来春天的感觉。

注释

水塘:池塘。
初旭:初升的阳光。
风竹:被风吹动的竹子。
馀霰:残留的雪花。
幽境:宁静的景色。
目前:眼前。
因:由于。
闲:闲适的心境。
不见:不会注意到。
晨起:早晨起床。
对炉香:面对炉中燃烧的香。
道经:道教的经典。
晚坐:傍晚坐下。
拂琴尘:擦拭琴上的灰尘。
秋思:秋天的思绪或怀旧之情。
此外:除此之外。
更无事:没有其他的事情。
开尊:打开酒杯。
自劝:自我宽慰。
何必:为什么需要。
东风:象征春天的风。
来:到来。
春上面:春天的感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冬日清晨的生活情景。开篇“水塘耀初旭,风竹飘馀霰”两句,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冬日静谧的画面,阳光初照的水塘和轻拂过竹叶的细雪交织成诗人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感受。

接下来的“幽境虽目前,不因闲不见”表达了诗人即便身处偏僻幽静之地,也能通过内心的丰富和精神的自足,发现并欣赏到周遭环境中独有的美。这里体现出诗人的豁达与超脱。

“晨起对炉香,道经寻两卷”则描写了诗人清晨起床后,对着炉火的温暖,手捧佛经沉思,这些细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追求精神上的净化。紧接着,“晚坐拂琴尘,秋思弹一遍”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艺术修养和情感寄托,他在黄昏时分轻拭琴弦,奏出秋日的思绪。

“此外更无事,开尊时自劝。何必东风来,一杯春上面”则是诗人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与享受,以及对酒的雅好。在没有更多世俗纷争的情况下,他选择在适当的时候品味美酒,即使不是春天,也能从一杯中感受到春日的气息。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一个文人在冬日里的精神生活和情感世界,是对一种超脱世俗、享受简单生活之美的颂歌。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冬夜

家贫亲爱散,身病交游罢。

眼前无一人,独掩村斋卧。

冷落灯火闇,离披帘幕破。

策策窗户前,又闻新雪下。

长年渐省睡,夜半起端坐。

不学坐忘心,寂莫安可过。

兀然身寄世,浩然心委化。

如此来四年,一千三百夜。

形式: 古风

冬夜与钱员外同直禁中

夜深草诏罢,霜月凄凛凛。

欲卧暖残杯,灯前相对饮。

连铺青缣被,对置通中枕。

髣髴百馀宵,与君同此寝。

形式: 古风 押[寝]韵

出山吟

朝咏游仙诗,暮歌采薇曲。

卧云坐白石,山中十五宿。

行随出洞水,回别缘岩竹。

早晚重来游,心期瑶草绿。

形式: 古风

出关路

山川函谷路,尘土游子颜。

萧条去国意,秋风生故关。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