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残月似新月”为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月相变化的生动画面。诗人通过“一钩曾挂暮霞里,半玦还悬晓雾中”的诗句,形象地展现了月亮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的形态变化,既有晚霞映衬下的残月之静美,又有晨雾缭绕中的半玦之朦胧,细腻地捕捉了月相之美。
接着,“醉起忽迷钟早晚,山行误认峰西东”两句,以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进一步深化了对月相变化的感知。诗人将自己置于月光之下,通过“醉起”与“山行”的情境,表达了对月色的沉迷与迷惘,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错觉,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
最后,“从他乌历支干换,且喜蛾眉首尾同”两句,既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人以“乌历支干换”象征时间的更迭,而“蛾眉首尾同”则表达了对永恒不变的美好事物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安得人生也似月,苍颇皓首又如童”作为结句,将人生的短暂与月的永恒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不朽的渴望与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