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与花丛薄且媻娑,早晚风霜亦奈何。
欲待太平求不死,南阳水胜上池多。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埴的作品,名为《刘元翁为索赋鞠逸(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平与无奈的感慨,以及对太平盛世的渴望。
首句“与花丛薄且媻娑”,采用了典型的意象手法,通过与花丛轻柔细腻的情态描绘出诗人内心的忧郁和不满。这里的“花丛”象征着现实世界,而“薄且媻娑”则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状态的无力感。
接下来的“早晚风霜亦奈何”,进一步强化了上一句的情绪,表达了一种面对自然界不可抗力的无助。诗人用早晚的风霜比喻世事无常和个人命运的脆弱。
第三句“欲待太平求不死”,则流露出诗人对久远和平世界的向往,以及希望超越现实苦难,追求永恒生命的渴望。这里的“太平”是理想状态,“不死”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愿景。
最后一句“南阳水胜上池多”,通过具体的地名和景物,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憧憬与追求。南阳作为一个地方被赋予了理想化的色彩,“水胜上池多”则描绘了一种宁静而丰饶的自然美景。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情的抒怀,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不满、向往太平以及追求理想生活状态的心路历程。
不详
回首桃花只俗休,还君本色一篱秋。
小儿德祖渠何见,不认杨梅个话头。
一藜屈折入高秋,惆怅天门万里头。
世路转看无直处,黄州以后有儋州。
湿烟吹起岸东西,渔子藏舟竹四围。
脱下蓑衣扬去雪,不教人道钓鱼归。
重台栀子玉攒花,初夏湖山一供嘉。
三嗅馨香几欲泣,年时曾食故侯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