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苦难与无奈。诗人将人生比作无边的苦海,一旦陷入尘世,便如同落入深渊,难以自拔。他指出,人世间本就没有真正的安乐之地,古今皆是如此,充满了无可奈何的天意。
接着,诗人列举了两种试图摆脱这种困境的方式:一是“缚船送鬼”,即通过某种手段试图逃离现实的束缚和苦难;二是“辟谷求仙”,即通过修道、养生等方式寻求超脱世俗的解脱。然而,诗人认为这些方法都是徒劳的幻象,真正的出路在于坚守自我,遵循自然规律生活。当饥饿时就吃饭,满足后就安然睡眠,这是顺应天性的简单生活方式。
整首诗深刻揭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以及在面对苦难时,人们普遍寻求解脱却又往往陷入更深困境的心理状态。诗人主张回归本真,顺应自然,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体现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