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王郎昆仲及儿子迈,绕城观荷花,登岘山亭,晚入飞英寺,分韵得「月明星稀」四字(其四)

吏民怜我懒,斗讼日已稀。

能为无事饮,可作不夜归。

复寻飞英游,尽此量寸晖。

撞钟履声集,颠倒云山衣。

我来无时节,杖屦自推扉。

莫作使君看,外似中已非。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翻译

官吏和百姓都同情我懒散,争端诉讼日渐稀少。
我能悠闲地在无事时饮酒,可以安然直到深夜才归。
再次寻找那飘落的花瓣游赏,珍惜这短暂的时光与微弱的阳光。
听到钟声响起,脚步声汇聚,身披云山般的衣裳,步履蹒跚。
我来访并无固定时间,总是拄杖轻扣柴扉。
别把我当作真正的官员看待,外表看似如此,内心却并非如此。

注释

吏民:官吏和百姓。
怜:同情。
懒:懒散。
斗讼:争端诉讼。
日已稀:日渐减少。
无事饮:悠闲饮酒。
不夜归:深夜才回家。
飞英:飘落的花瓣。
量寸晖:珍惜时光,微弱的阳光。
撞钟:敲钟声。
履声集:脚步声汇聚。
颠倒:步履蹒跚。
云山衣:形容衣裳如云山般缭绕。
无时节:无固定时间。
杖屦:拄杖和鞋子。
推扉:轻扣柴扉。
莫作:别当作。
使君:官员。
外似中已非:外表看似如此,内心不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诗人自诩为不羁之才,吏民虽怜他懒散,但他已不为琐事所扰,不再是昔日纷争不断的人。能在无为的状态下尽情饮酒,也愿意不急归去,享受夜晚的宁静。诗人还表达了对飞英游的追寻,以及珍惜光阴的态度。

撞钟履声集一句,透露出一种随性而行、不拘小节的情怀。颠倒云山衣,更是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诗人来去无定时,无需推扉自开门,显得从容不迫。最后,诗人提醒别人不要把他看作是有权势的人,他虽表面上似乎一如既往,但内心已经发生了变化。

整首诗流露出苏轼特有的洒脱与豁达,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体验和情感寄托。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章子厚飞英留题

款段曾陪马少游,而今人在凤麟洲。

黄公酒肆如重过,杳杳白蘋天尽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城南县尉水亭得长字

两尉郁相望,东西百步场。

插旗蒲柳市,伐鼓水云乡。

已作观鱼槛,仍开射鸭堂。

全家依画舫,极目乱红妆。

潋潋波头细,疏疏雨脚长。

全家依画舫,极目乱红妆。

我来闲濯足,溪涨欲浮床。

泽国山围里,孤城水影傍。

欲知归路处,苇外记风樯。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与胡祠部游法华山

陂湖欲尽山为界,始见寒泉落高派。

道人未放泉出山,曲折虚堂泻清快。

使君年老尚儿戏,绿棹红船舞澎湃。

一笑翻杯水溅裙,馀欢濯足波生隘。

长松搀天龙起立,苍藤倒谷云崩坏。

仰穿蒙密得清旷,一览震泽吁可怪。

谁云四万八千顷,渺渺东尽日所晒。

归途十里尽风荷,清唱一声闻《露薤》。

嗟予少小慕真隐,白发青衫天所械。

忽逢佳士与名山,何异枯杨便马疥。

君犹鸾鹤偶飘堕,六翮如云岂长铩。

不将新句纪兹游,恐负山中清净债。

形式: 古风 押[卦]韵

又次前韵赠贾耘老

具区吞灭三州界,浩浩汤汤纳千派。

从来不著万斛船,一叶渔舟恣奔快。

仙坛古洞不可到,空听馀澜鸣湃湃。

今朝偶上法华岭,纵观始觉人寰隘。

山头卧碣吊孤冢,下有至人僵不坏。

空馀白棘网秋虫,无复青莲出幽怪。

我来徙倚长松下,欲掘茯苓亲洗晒。

闻道山中富奇药,往往灵芝杂葵薤。

诗人空腹待黄精,生事只看长柄械。

今年大熟期一饱,食叶微虫真癣疥。

白花半落紫穟香,攘臂欲助磨镰铩。

安得山泉变春酒,与子一洗寻常债。

形式: 古风 押[卦]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