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帘.帘波

水边竹外红楼浸,画帘栊,软绿波摇成晕。

一桁隐生潮,更溶溶春冷。

珠箔风平寒不卷,怕荡出、柔情难定。

人静,误燕子归时,蘸痕飞近。

犹记碧汉绳低,向银钩晚挂,秋纹凉沁。

宛地堕如烟,似水云天迥。

依约裙拖蝉毂绉,又漾到、袜罗仙影。

重认,隔丁字盈盈,眼儿流俊。

形式: 词牌: 真珠帘

鉴赏

这首《珍珠帘·帘波》由清代诗人周祖同所作,描绘了一幅细腻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首先,“水边竹外红楼浸”,开篇即以“水”、“竹”、“红楼”三元素构建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背景。水边的竹林与远处的红楼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幽静而雅致的氛围。“浸”字生动地描绘了红楼倒映在水中的景象,仿佛整个建筑都融入了水面之中,增添了几分梦幻色彩。

接着,“画帘栊,软绿波摇成晕”,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柔和与动态美。画帘随风轻轻摇曳,如同波浪轻拂水面,形成一圈圈细腻的涟漪。这里运用了“软绿波”这一意象,既形象地描绘了波浪的形态,也暗示了环境的生机与活力。

“一桁隐生潮,更溶溶春冷”,通过“桁”(指桥梁)的隐现,以及“潮”的流动,展现了季节变换的微妙之处。虽然春日温暖,但水面上却弥漫着一丝凉意,这种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情感深度。

“珠箔风平寒不卷,怕荡出、柔情难定”,珠帘在平静的微风中轻轻摇摆,似乎不愿被吹动,生怕扰乱了心中那份细腻的情感。这里运用了“珠箔”这一意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华美,也象征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细腻情感。

“人静,误燕子归时,蘸痕飞近”,当四周一片寂静之时,一只燕子误入了这幅画卷,它在水面上轻巧地掠过,留下一道道细小的痕迹。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美,也赋予了作品以生命感。

最后,“犹记碧汉绳低,向银钩晚挂,秋纹凉沁”,回忆起夏日夜晚的情景,碧蓝的天空下,银色的钩子挂着秋日的凉意,水面泛起了细腻的波纹。这一段通过时间的转换,展现了四季更迭之美。

“宛地堕如烟,似水云天迥”,烟雾般的景象仿佛从水中升起,与天际相连,展现出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意境。

“依约裙拖蝉毂绉,又漾到、袜罗仙影”,裙摆轻拂,如同蝉翼般轻盈,又仿佛是仙女的足印,轻盈地在水面上荡漾。这一细节充满了浪漫与幻想,将画面的意境推向了极致。

“重认,隔丁字盈盈,眼儿流俊”,在这一系列的描绘之后,诗人似乎重新审视了眼前的景象,眼中流露出的不仅仅是对美的欣赏,更有对这份美好瞬间的珍惜与赞叹。

整体而言,《珍珠帘·帘波》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美感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

收录诗词(67)

周祖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如此江山.衡州重晤余梅村,作此奉赠,即送粤行

廿年情事浑如梦,征鸿历历能语。

岳倚襟边,洲迎阁外,分手数重烟树。

重逢最苦,只赢得飘零青衫尘土。

清怨分明,玉筝弹到十三柱。

萧萧丝鬓千缕,向西风落叶,重感羁旅。

断墨题词,残缣作画,莫写销魂南浦。

罗浮翠羽,料此去寻春,未应迟暮。

只恐今宵,断魂愁听雨。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点绛唇

风雨连朝,深深碧涨迷南浦。

画船无数,撑过红桥路。可惜离人,犹在长干住。

伤情处、草痕春暮,绿到天边去。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

行到红阑,杏花已是飘零尽。

小莺啼恨,只说东风很。记得春游,一对青溪影。

今年病、误人闲等,没个归来信。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好事近

斜照也多情,来照旧家池阁。

曾是下阶时节,听玉钗声落。

粉衣蚨蝶两三飞,香腰瘦如削。

只在红蔷低处,学杨花飘泊。

形式: 词牌: 好事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