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元干所作,名为《谒金门(其二)道山亭饯张椿老赴行在》。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朋友离别之情和对未来相聚之盼的诗篇。
开头“风露底。石上岸巾愁起。”两句,描绘了秋夜清冷的景象,其中“风露”二字生动地勾勒出一个凉爽而湿润的夜晚环境,而“石上岸巾愁起”则表达了诗人在此静谧的自然界中产生的忧思之情。
接着,“月到房心天似水。乱峰清影里。”两句,继续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境。“月到房心”描绘了明亮的月光如同流动的水一般温柔地照进室内,而“天似水”则是在比喻天空之清澈,似乎也在述说诗人内心世界的平静与深远。紧接着,“乱峰清影里”一句,则是诗人观察到山峰的轮廓在月光下显得更加清晰,这不仅描绘了景象,也暗示着诗人对未来之路虽有波折,但心中仍持有一份清明与坚定。
“此去登瀛须记。 今夕道山同醉。”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离别的纪念,以及希望与友人今晚在道山共度美好时光、共同醉酒以寄托离愁的情感。
最后,“春殿明年人共指。玉皇香案吏。”两句,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憧憬。在这里,“春殿”象征着来年的重逢,而“明年人共指”则是在表达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预期。而“玉皇香案吏”,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想象,似乎诗人希望在未来能够与朋友一起,在一个清净高远的地方,如同神仙一般地生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于未来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