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其二)道山亭饯张椿老赴行在

风露底。石上岸巾愁起。月到房心天似水。

乱峰清影里。此去登瀛须记。今夕道山同醉。

春殿明年人共指。玉皇香案吏。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元干所作,名为《谒金门(其二)道山亭饯张椿老赴行在》。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朋友离别之情和对未来相聚之盼的诗篇。

开头“风露底。石上岸巾愁起。”两句,描绘了秋夜清冷的景象,其中“风露”二字生动地勾勒出一个凉爽而湿润的夜晚环境,而“石上岸巾愁起”则表达了诗人在此静谧的自然界中产生的忧思之情。

接着,“月到房心天似水。乱峰清影里。”两句,继续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境。“月到房心”描绘了明亮的月光如同流动的水一般温柔地照进室内,而“天似水”则是在比喻天空之清澈,似乎也在述说诗人内心世界的平静与深远。紧接着,“乱峰清影里”一句,则是诗人观察到山峰的轮廓在月光下显得更加清晰,这不仅描绘了景象,也暗示着诗人对未来之路虽有波折,但心中仍持有一份清明与坚定。

“此去登瀛须记。 今夕道山同醉。”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离别的纪念,以及希望与友人今晚在道山共度美好时光、共同醉酒以寄托离愁的情感。

最后,“春殿明年人共指。玉皇香案吏。”两句,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憧憬。在这里,“春殿”象征着来年的重逢,而“明年人共指”则是在表达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预期。而“玉皇香案吏”,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想象,似乎诗人希望在未来能够与朋友一起,在一个清净高远的地方,如同神仙一般地生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于未来的美好期待。

收录诗词(422)

张元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 字:仲宗
  • 号:芦川居士
  • 籍贯:真隐山
  • 生卒年:1091年—约1161年

相关古诗词

谒金门(其三)送康伯桧

清光溢。影转画檐凉入。风露一天星斗湿。

无云天更碧。满引送君何惜。记取吾曹今夕。

目断秋江君到日。潮来风正急。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谒金门(其一)

鸳鸯渚。春涨一江花雨。别岸数声初过橹。

晚风生碧树。艇子相呼相语。载取暮愁归去。

寒食烟村芳草路。愁来无着处。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喜迁莺令/喜迁莺(其二)呈富枢

云叶乱,月华光。罗幕卷新凉。玉醅初泛嫩鹅黄。

花露滴秋香。地行仙,天上相。风度世间人样。

悬知洗盏径开尝。谁醉伴禅床。

形式: 词牌: 喜迁莺 押[阳]韵

喜迁莺令/喜迁莺(其一)送何晋之大著兄趋朝,歌以侑酒

文倚马,笔如椽。桂殿早登仙。旧游册府记当年。

衮绣合貂蝉。庆天申,瞻玉座,鹓鹭正陪班。

看君稳步过花砖。归院引金莲。

形式: 词牌: 喜迁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