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荃之画兰

我昔学画时,意亦颇浩渺。

不求工形似,但以写怀抱。

十年弄笔研,自顾尚草草。

子真有夙慧,落笔那便好。

疏疏几叶兰,此意亦难了。

墨肥苦无骨,险瘦神亦槁。

纵笔伤婀娜,取态失苍老。

不独烦位置,兼亦贵风藻。

看子意有馀,一往何振掉。

著花花离离,著叶叶袅袅。

因风欲翩翻,堕雨故天矫。

开箑飒生气,嫣然出物表。

始知画有真,俗工徒潦倒。

勉旃自珍重,成名不足道。

因忆吾友言,惜哉笼此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流芳对好友荃之画兰花作品的赞赏。诗中不仅描绘了画作的细节,如兰花的疏密、形态、神韵等,还表达了对画作背后艺术理念的理解与欣赏。

首先,诗人回忆自己学习绘画的经历,强调了追求内心情感表达的重要性,而非仅仅追求外在形象的精确描绘。这体现了他对艺术创作本质的认识,即艺术应是创作者情感和思想的自然流露。

接着,诗人对好友荃之的画作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画作中的兰花既疏且密,既有疏朗的线条,又有细腻的质感,展现了兰花的自然生长状态。通过“著花花离离,著叶叶袅袅”、“因风欲翩翻,堕雨故天矫”等描述,生动地表现了兰花随风摇曳、雨中挺立的姿态,充满了生命力。

诗人进一步赞扬画作的神韵,认为它超越了简单的形式美,蕴含了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开箑飒生气,嫣然出物表”,形容兰花在扇面上展现出勃勃生机,超脱于尘世之外,达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艺术作品价值的看法,认为真正的艺术作品能够触动人心,而不仅仅是追求表面的成功或名声。他鼓励好友珍惜自己的艺术才华,不必过于在意世俗的评价或成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画作的细致描绘和深入解读,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对好友艺术才华的高度赞赏,同时也传递了对艺术本质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76)

李流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画家。一字茂宰,、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 字:长蘅
  • 号:檀园
  • 籍贯:六浮道
  • 生卒年:1575~1629

相关古诗词

燕中归为闲孟画烟林小景有感而作

我行江北路,转爱江南趣。

虽有远近山,而无高低树。

山枯石欲死,泉涸涧亦痼。

平生山水欢,所遇顿非故。

朅来扬子边,望见江南雾。

雾中何突兀,金焦与北固。

春山一何青,春江一何素。

得非笔变化,毋乃墨吞吐。

恍如逢故人,此意不能喻。

吾家疁城东,小筑溪头住。

春流正环门,夏木将莽互。

尝耽诗中色,兼识画中句。

游好在所生,毋为勤远慕。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登慈云岭还访严印持忍公无敕邹孟阳闻子将于南山小筑信宿为子将题画作

慈云何盘盘,崒嵂罗众致。

白石如叠浪,青林若簪髻。

落日宜远山,况与秋爽会。

忆昨湖上亭,解后多意气。

感君十年心,发我千里思。

江山日待人,突兀为我辈。

从来费梦寐,到此烦应对。

奇怀郁种种,笔墨差远寄。

披襟欲嗒然,相与寻冥契。

形式: 古风

苦雨行

冬春苦不雨,井竭水值钱。

入夏雨不休,出门水接天。

咄哉造物功,旱涝何其偏。

贫家少生事,俯仰资薄田。

平陆成江湖,一望令心酸。

二麦既已尽,稚苗不得安。

岁功苟如此,何以供粥饘。

阿母向我言,汝忧长未殚。

且勿计岁功,目前亦艰难。

斗米如斗珠,束薪如束缣。

瓶中蓄已罄,爨下寒无烟。

小妇谋夕舂,大妇愁朝餐。

前日雨压垣,舍北泥盘盘。

昨夜雨穿屋,帐底流潺潺。

篱落坏不理,衣裳湿难乾。

黾勉慰阿母,独坐穷忧端。

海内方嗷嗷,常苦征赋繁。

去年北大水,三辅民骚然。

司农乏远筹,往往苛东南。

连年稍成稔,额外不肯宽。

虽有卒岁储,倾囊输上官。

吾观闾左情,岂堪一凶年。

惜哉此长虑,谁为叩帝阍。

传闻四郡间,告荒牍如山。

贤侯轸民瘼,步祷良亦虔。

庶几回天心,拯此鱼鳖患。

褰裳出屋头,仰视云根蟠。

水鸟立我傍,鸣蛙跳我前。

础石润欲滴,青灯光不炎。

晴占杳难期,雨势殊未厌。

翻思二三子,裹足不到门。

何时一相呼,诉此情缠绵。

且当冒雨出,弄舟村东湾。

远水正澹荡,树色相新鲜。

浊酒尚可赊,聊以开心颜。

形式: 古风

送座师林先生被召北上

男儿生世中,所贵在心期。

区区文字间,未足定相知。

蹇余好迂阔,赋性不适时。

落魄十载馀,一朝生光辉。

感彼国士恩,耿耿怀在兹。

吾闻昔人言,诎伸各有宜。

有怀不得伸,何用相知为。

末俗文貌繁,伛偻效尊卑。

相对少真味,嗫嚅恐见疑。

先生豁达人,容我放言辞。

况兹分手路,长当隔云泥。

临风效微忱,蓄意纷如丝。

梁溪东南冲,自昔称剧邑。

先生脱儒冠,吏治如夙习。

下车问疾苦,豪右争慑息。

秋霜比皎洁,春风让披拂。

啧啧道路间,口碑岂漫灭。

当今服官者,安坐耀朱芾。

吾闻先生勤,六年如一日。

长官费送迎,簿书苦敦迫。

戴星出视事,日旰常不食。

永言秉此心,岂但一称职。

天子综吏治,徵书下南国。

异等推先生,循良亦生色。

但闻朝署閒,台谏员半缺。

去年得俞旨,至今壅膏泽。

擢官仍空衔,毋乃非名实。

感时叹多艰,增我意抑塞。

去年西北饥,今年东南水。

极目三吴间,洪涛荡千里。

田稚委阳侯,鱼鳖半赤子。

更闻边储空,司农乏经理。

眷焉财赋区,脂膏宁馀几。

嗷嗷沟中瘠,当复虞庚癸。

古人喻穫薪,斯言亦有旨。

帝阍远难排,父母幸孔迩。

借寇已不再,攀辕讵能已。

提携满道傍,号呼拥行李。

恻怆慈母心,行行且徙倚。

徙倚亦何为,建白从此始。

簪笔入承明,抗章上殿陛。

圣主容直言,痛哭况时事。

上言天方难,下言灾可弭。

沛然发德音,宽恤暨东鄙。

道莩庶以苏,菜色行当起。

先生弘此猷,苍生拭目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