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雨馀秋藓几堆锦,日出朝葵千簇金。
对景适然发清啸,野猿惊泣绿杨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林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超然脱俗的情怀。
"雨馀秋藓几堆锦"一句,以“雨馀”形容秋天绵密的细雨,"秋藓"则是指秋季山林间长满了鲜绿色的苔藓,这些苔藓在细雨的滋润下更加鲜艳,如同堆积的锦缎。这两字的使用,不仅传递了秋意,更增添了一种生机勃勃之感。
"日出朝葵千簇金"接着描绘的是太阳初升时分,光线穿透云层照耀在山林间的野葵花上,使得它们仿佛变成了金色的簇拥。这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有时间流转和季节更迭的意境。
"对景适然发清啸"诗人面对这般美景,不禁发出清脆的长啸。这里的“适然”表达了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既是对眼前景色的赞叹,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自在。
最后一句"野猿惊泣绿杨深"则通过描写野猿受到了惊吓而在深山中的绿杨下哭泣的情形,展现出自然界生命间相互作用的一幕。这也许是诗人对周遭环境中生灵情感的细腻观察,同时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隐喻。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流露,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美好自然景象的深切感受,以及在大自然面前所体验到的精神愉悦。
不详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莺唤绿杨抽嫩叶,蝶催碧藕发新花。
飒然一点薰风至,日落前山噪乱鸦。
雨霁烟凝正夕阳,子规啼断几人肠。
东风不动些情思,无限落花春自香。
春深空度可怜宵,江岸风沙好寂寥。
人问孤舟多少恨,五更寒雨报芭蕉。
人已就船眠,犬知何处吠。
雨来闹秋江,全似茶铛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