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远曲二首(其一)

秦塞君校笔,章台妾倚栏。

雁书何寂寞,龙剑有艰难。

烽燧春华暮,琵琶晓泪寒。

自知容色落,不忍对花看。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远方思念着她的爱人,情感深沉而细腻。首句“秦塞君校笔”,以“秦塞”点明地点,暗示两人相隔遥远,而“君校笔”则可能暗指丈夫正在忙碌工作或书写家信,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牵挂与等待。接着,“章台妾倚栏”一句,通过“章台”这一地名,进一步强调了空间的距离感,同时“妾倚栏”描绘出女子独自倚靠栏杆,眺望远方的情景,流露出孤独与思念之情。

“雁书何寂寞,龙剑有艰难”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雁书代表了传递消息的使者,但在这孤独的时刻显得格外寂寞;龙剑则是古代传说中的宝剑,这里可能寓指丈夫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同时也反映了女子对丈夫安危的担忧。这两句诗将空间的遥远与内心的忧虑巧妙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烽燧春华暮,琵琶晓泪寒”则进一步渲染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凄凉。烽燧是古代传递警报的信号,春华暮表示春天即将过去,暗示着时光的流逝;琵琶是古代乐器,常与离别、思乡等情感联系在一起,晓泪寒则描绘出女子清晨泪水的冰冷,表现了她内心深处的哀伤与无助。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和乐器的音调,营造出一种悲凉而又深情的氛围。

最后,“自知容色落,不忍对花看”表达了女子因思念过度而感到自己容颜憔悴,甚至不愿面对美好的事物,如花朵,因为她无法从这些美好中获得安慰,反而会加剧内心的痛苦。这句诗深刻揭示了思念之人的内心世界,以及情感的复杂与深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远距离爱情中的思念、担忧、孤独与哀伤,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收录诗词(772)

宗臣(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 字:子相
  • 号:方城山人
  • 籍贯:兴化(今属江苏兴化)
  • 生卒年:1525~1560

相关古诗词

寄远曲二首(其二)

青海风烟迥,黄沙信息稀。

徘徊空夜月,憔悴任春衣。

汉将频营垒,胡兵未解围。

近来常涕泪,不独为君挥。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微]韵

自君之出矣五言二首(其一)

自君之出矣,消息阻风烟。

桂岭花频落,榆关月自圆。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先]韵

自君之出矣五言二首(其二)

自君之出矣,几度寄春衣。

春色年年老,良人归不归。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微]韵

江南曲四首(其一)

瑟瑟江上风,密密山前雨。

风雨莫少停,留得郎舟住。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