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寒

约略腰支,刚应梦醒,汉宫春晓。

柔条几日,踠地便侵芳草。问章台、为谁相思。

趁时碧玉年华好。

想朦胧娇眼,未曾省识,西风斜照。

生小,双娥扫,怎怯怯移来,恨丝萦绕。

学舞才能,见说尊前人老。

记年时、莺燕故园,青青未折春已杳。

但从今、寄祝东风,证取成阴早。

形式: 词牌: 琐窗寒

鉴赏

这首《琐窗寒》是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晓时节的柔情与思念。

开篇“约略腰支,刚应梦醒,汉宫春晓”,以“汉宫春晓”营造出一种古典而宁静的氛围,女子的轻盈身姿仿佛从梦境中醒来,透露出一丝羞涩与期待。接着“柔条几日,踠地便侵芳草”,以“柔条”喻女子的腰肢,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女子的柔美与娇嫩,同时“踠地便侵芳草”则暗示了女子的轻盈与灵动。

“问章台、为谁相思”一句,将女子的思绪引向远方,她心中充满了对某人的深深思念,却不知对方是否也在思念自己。接下来“趁时碧玉年华好”,表达了女子正值青春年华的美好时光,但这份美好似乎伴随着某种遗憾或等待。

“想朦胧娇眼,未曾省识,西风斜照”,通过描绘女子的眼神,进一步展现了她的羞涩与期待。她的眼眸如同朦胧的月色,未曾完全理解外界的风霜,只在西风斜照下显得更加温柔与神秘。

“生小,双娥扫,怎怯怯移来,恨丝萦绕”,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女子的眉毛比作“恨丝”,表达了她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她虽然年幼,但已经学会了掩饰自己的情感,内心却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学舞才能,见说尊前人老”,这一句通过女子学习舞蹈的场景,反映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然而,她也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担心自己会随着岁月的推移而变得衰老。

最后,“记年时、莺燕故园,青青未折春已杳”,这句话将女子的思绪拉回了过去,她回忆起故乡的莺歌燕舞,那时的春天还充满生机,但现在春天已逝去,一切似乎都变得遥远而不可触及。

“但从今、寄祝东风,证取成阴早”,表达了女子对未来充满希望,她祈求春风能够带来新的生机,让她的梦想早日实现。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女子内心世界的复杂与美丽,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325)

李慈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字:式侯
  • 号:莼客
  •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 生卒年:1830~1894

相关古诗词

清平乐五首(其一)

年年春事,西直门前寺。

一路衣香随蝶至,不辨人丛花气。

枝枝红艳消魂,相携翠管金尊。

一霎绿杨风起,倚栏独数春痕。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五首(其二)

河桥南畔,朱邸无人管。

舞榭歌楼全不辨,好个秋千庭院。

碧廊一带栏回,沿流树转山开。

听罢江南蛙鼓,蘋风满袖归来。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五首(其三)

雨馀天气,槐影垂帘地。

杨柳深深笼翠几,红药一枝簪髻。

茶烟细袅游丝,鸟啼日上阶时。

花下剧棋才了,炷香又和新词。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五首(其四)

玉凫烟炷,已到花阴午。

懒向鸳鸯寻绣谱,且教金笼鹦鹉。

薰衣熨尽都慵,棋残还理丝桐。

多少迎梅旧事,明窗一桁纱中。

形式: 词牌: 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