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严嵩所作,题为《喜雨和汪宗伯》。诗中描绘了诗人对一场及时雨的喜悦之情,以及雨后清凉之感带来的舒适与宁静。
首联“怅望星河作夜晴,晓闻零雨度高城”,开篇即以夜空中的星河与清晨的细雨形成鲜明对比,夜晚的晴朗与早晨的雨水,营造出一种从静谧到生动的过渡感。诗人似乎在期待着这场雨的到来,通过“怅望”一词,表达了对雨的渴望与期待。
颔联“乍迷云岫氛氲合,乱入槐轩淅沥鸣”,进一步描绘了雨景的细腻与生动。云雾缭绕的山峰在雨中显得更加神秘莫测,“乍迷”二字形象地表现了雨雾初降时的朦胧景象。而“乱入槐轩淅沥鸣”则通过雨滴落在槐树上的声音,将听觉与视觉相结合,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雨声,感受到雨滴的轻柔与细腻。
颈联“正有清凉破炎毒,可无新句答高情”,表达了诗人对这场雨的赞美。雨后的清凉不仅解除了夏日的炎热,也给予了心灵上的慰藉。“破炎毒”一词生动地描绘了雨的降温效果,而“新句答高情”则体现了诗人想要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这场雨的喜爱与感激之情。
尾联“郊原明日堪携酒,自喜吾兼吏隐名”,展望了雨后的情景,诗人想象着明日可以与友人一同前往郊外饮酒赏景,享受雨后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他自豪地称自己既是官吏又是隐士,表达了对双重身份的满足与自我欣赏。
整首诗情感真挚,描绘了雨后自然景色的美丽与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力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