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曾随正德年中驾,亲见昭阳殿里花。
燕赵悲歌何处觅,旅魂飘泊楚天涯。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岳岱所作的《悼乐工刘淮》。诗中通过回忆曾伴随正德年间皇帝出行,亲眼目睹过昭阳殿中的繁华景象,表达了对逝去的乐工刘淮的哀悼之情。后两句"燕赵悲歌何处觅,旅魂飘泊楚天涯"则寓言式地描绘了刘淮的亡故,仿佛他的音乐和精神如同燕赵之地的悲歌,如今已无处寻觅,只剩下他的灵魂在遥远的楚地飘泊,寄托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富有历史感和人生哲理。
不详
自称秦馀山人,又号漳馀子。为嘉靖、隆庆间名士,隐居阳山。中年出游恒、岱诸岳及东南诸名山。善画能书。尝作《咏怀诗》九十六篇,为时所称
山间石径少年行,飞尽桃花津水平。
只有草庵春不去,短垣修竹自流莺。
春日青山看碧桃,秋风落叶又江皋。
无端忽作封侯梦,却是床头挂宝刀。
过雨溪山秋色新,携琴还有竹林人。
僧房细绕岩前路,红叶随风打角巾。
泛舟入西山,炎景照南陆。
梅霖歇崇冈,积润含林麓。
挈徒过修坂,访友臻空谷。
川薄阳已微,烟霏忽丛竹。
石窦注清冷,云萝覆岩屋。
庖人馈鲜鲤,童子进鼎泬。
翰墨情所投,令人发深穆。
兹会难再洽,艮趾兰堂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