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秭归

晚日寒天过秭归,江山点点上愁眉。

况经宋玉悲秋处,不独秋悲冬亦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名为《过秭归》。诗中描绘了诗人行经秭归时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情感。

首句“晚日寒天过秭归”,以“晚日”和“寒天”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冷寂。诗人独自一人,穿越在这寒冷而昏暗的天空下,前往秭归,这一景象便自然地勾勒出了他的孤独与忧郁。

接着,“江山点点上愁眉”,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绪。诗人将眼前的江山比作“愁眉”,生动地表达了他对眼前景色的感伤与哀愁。江山的点点,或许象征着历史的痕迹,或是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在诗人眼中都化为了触动心弦的哀愁。

“况经宋玉悲秋处,不独秋悲冬亦悲。”这一句则引入了历史人物宋玉的典故,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共鸣相结合。宋玉曾以悲秋之辞抒发人生感慨,诗人此刻经过宋玉曾经悲叹的地方,不仅感受到了秋天的悲凉,也预感到冬天的来临同样会带来悲伤。这不仅是对季节更替的感慨,更是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历史的复杂心情,既有对眼前景象的直接感受,也有对过往与未来的深思。王十朋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历史记忆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诗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境。

收录诗词(2200)

王十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 字:龟龄
  • 号:梅溪
  • 生卒年:1112-1171

相关古诗词

二十四日视帅印于归大拽铺

大拽名何壮,孤峰势更巍。

拜恩罗吏卒,列炬照烟霏。

分阃来鱼复,怀乡过秭归。

石门观峡水,东注疾如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宿巴东县怀寇忠悯(其一)

制锦工夫早不同,至今人道寇巴东。

澶渊一段奇功业,可在孤舟野水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宿巴东县怀寇忠悯(其二)

堂前双柏今何在,渡口孤舟依旧横。

不似公安插竹处,凛然容貌尚如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初入巫山界登罗护关云雾晦冥默祷之因成一绝

西来水陆备艰辛,祇为君恩不为身。

为向巫山神女道,莫将云雾恼行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