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安州孝感县偶感寒疾卧病舟中复大风不可解舟晚方离去

船头风声鸣万鼓,扁舟系缆沙边树。

船中病客昼闭篷,睡起空江日亭午。

鸡犬萧条数家县,市声已变淮南语。

长年三老唤不醒,一叶波间去如舞。

形式: 古风

翻译

船头风声如同万鼓齐鸣,小船系在沙滩边的树上。
船舱里的病人白天紧闭船篷,醒来时发现江面空荡,太阳正午高照。
稀疏的鸡犬声在几户人家间回荡,市场的叫卖声已换成了淮南的方言。
长久以来的老者们呼唤不醒,他们乘着一片叶子在波浪间翩翩起舞。

注释

船头:船的前端。
风声:风吹过的声音。
鸣:发出声音。
万鼓:形容声音众多,像鼓声一样密集。
扁舟:小船。
病客:生病的旅客。
昼:白天。
闭篷:关闭船篷。
空江:空旷的江面。
亭午:正午时分。
鸡犬:乡村常见的家禽和狗。
萧条:稀疏、冷清。
数家县:几家零星的村落。
市声:市场上的喧闹声。
淮南语:指某个地区的方言。
长年:长久以来。
三老:年纪大的人。
唤不醒:叫不醒。
一叶:一片叶子。
波间:江面上。
去如舞:离去的样子像在跳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上行船图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身处其中的孤独与不适。"船头风声鸣万鼓"一句,通过强烈的比喻,传达了风声之大,如同战鼓一般,使人感到力量的震撼。紧接着"扁舟系缆沙边树"则是形象地描绘出停泊在江岸的船只情景。

然而,诗人的注意力并未久留于外界,而是转向内心世界和自身的情况。"船中病客昼闭篷"表明诗人正处于疾病之中,白日里就闭门谢客,与世隔绝。"睡起空江日亭午"则透露出即便在梦中醒来,也只能面对那无边的江水和孤独。

接下来的"鸡犬萧条数家县"一句,描绘出诗人耳畔所闻,是远处村庄里的鸡鸣狗吠声,以及散落的人家,这些声音使得空旷的江面更添几分寂寞。"市声已变淮南语"则表明诗人对周遭环境的感受,甚至连市场的声音都变得陌生起来,就像淮南地区的方言一般。

最后两句"长年三老唤不醒,一叶波间去如舞"中,"三老"或许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磨。诗人试图唤醒内心深处的某种记忆或者情感,但却如同长眠难以唤醒。而那"一叶波间去如舞"则是对自由灵魂的一种向往,希望自己的精神能像水面上的落叶般轻盈、自在。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华,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楚,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无奈的情绪。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舟行六绝(其二)

船尾初回转野湾,波平天净惜投竿。

飞飞小蝶秋花晚,啧啧沙禽野水閒。

形式: 七言绝句

行路难

人生动与衣食关,百年役役谁为閒。

四时睡足鞍马上,去岁钱塘今长安。

车愁羊肠夜险折,船畏人鲊晨惊湍。

九州一身恨自惜,使我颜色常鲜欢。

天地一气成万象,融即是江结是山。

再愿洪垆泻融结,万世更无行路难。

形式: 乐府曲辞

迎客

城门抱关皆老兵,问客来早天未明。

我笑老翁勿嘲讪,我愧古人百千万。

道傍赫赫翁所见,寒热郡国欺乡县。

人之所畏敢不畏,嗟我此翁安得慢。

形式: 古风

西山寒溪

兹行颇閒暇,聊此山水间。

幸有所携人,臭味同一源。

山溪并修涧,嘉木间蒲莲。

杉松鸣古刹,始觉此溪寒。

孤亭出屋背,石磴相牵攀。

迎客穷道人,俯偻须眉斑。

释子具粗粝,虽贫有馀欢。

午登西山去,路作九曲弯。

山禽惯不惊,夏木秀且繁。

缅怀紫髯公,奠玉祠天坛。

豪强有遗韵,兴废无留观。

空岩一泓泉,引予掏清甘。

至人悲热恼,遗此消昏烦。

我茶非世间,天上苍月团。

为尔惜不得,烹瀹浇晨餐。

深谷晚易阴,快雨时斑斑。

但见夹道松,龙髯湿苍颜。

念我亦閒人,屏居闭柴关。

不使倒珠玉,济我胸中悭。

之官亦漫浪,遇胜却盘桓。

平生据顽钝,信命傲忧患。

言归徒旅疲,就荫休征鞍。

却视来时舟,一叶系荒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