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斋再赋予亦再和

苕滨衰白一羁人,五玷皇华遣使臣。

已自无恩及南楚,那能有福散东闽。

预忧刺史声名减,不称君侯佳句新。

踏遍山川成底事,徒令沮溺笑知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在苕溪边,我这个衰老的旅人,被朝廷派遣为使者。
我早已失去了恩宠,不再受南方楚地的眷顾,更别提在东方福建散发福泽了。
我预先担心自己名声受损,无法匹配您这优美的诗句。
走遍山水又有什么结果呢?只是徒然让沮溺这样的隐士嘲笑我找不到正确的道路。

注释

苕滨:指苕溪边,古代地名。
羁人:指漂泊在外的人。
五玷皇华:指皇帝的恩典被玷污。
南楚:泛指南方地区。
东闽:指东方福建省。
预忧:预先担忧。
刺史:古代官职,地方长官。
君侯:对显贵者的尊称。
佳句:优美的诗句。
沮溺:传说中的隐士,此处代指隐居者。
知津:知道渡口,比喻找到正确方向或出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高斯得所作的《庸斋再赋予亦再和》。诗中,诗人以自我比喻为在苕滨(可能指苕溪边)的衰弱白发之人,寓言自己是一位被派遣出使的官员,但已经失去了朝廷的信任。他感叹自己在南楚地区并无任何恩泽可言,更谈不上在东闽地区带来福祉。

诗人担忧自己的名声会因此受损,担心不能匹配上君侯(可能指上级或友人)的新诗佳句。他反思自己的行程,遍历山川却一事无成,最后只能让古代隐士沮溺(可能指春秋时期的老子与庄子)嘲笑他的无功而返,暗示了对自身仕途的无奈和自嘲。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慨,以及对仕途挫折的深刻反思,语言朴素,情感深沉。

收录诗词(177)

高斯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晚秋

飒飒晨飙凛,萧萧暝色凄。

拒霜城上下,衰柳岸东西。

老去慵青简,忧来俯碧溪。

饥乌谁教汝,故作傍人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溪亭春日二首(其二)

岂不怀归蜀道难,故来溪上税浮骖。

新诗功次日迁九,潜圣仪刑昼接三。

窗竹有情陪素隐,园花无赖恣红酣。

要将云淡风轻句,参请宗门老晦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溪亭春日二首(其一)

嘤嘤春哢沸青郊,老鹤翛然独在皋。

澹沲和风眠五柳,冲融暖日醉三桃。

尽输乐事归妍唱,肯把牢愁寄续骚。

想得旧游时入梦,西堂春草未应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端午小饮分韵得身字

此节知何节,悲欢发兴新。

怀沙吊沉冢,高户庆长身。

豪气今安在,忠魂死不泯。

咏馀增感慨,命酒慰沾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