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

邺宫檐瓦似鸳飘,兰渚鸣鸾去国遥。

谩说君王留宝枕,不闻仙子和琼箫。

惊鸿易没青天月,沈鲤难凭碧海潮。

肠断洛川东去水,野烟汀草共萧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雅琥的《洛神》,以洛神为题,描绘了洛神的凄美形象与情感世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洛神的孤独与哀愁。

首句“邺宫檐瓦似鸳飘”,以“邺宫”象征古代宫廷的繁华与奢华,而“檐瓦似鸳飘”则通过比喻,将宫殿的瓦片比作轻盈的鸳鸯,暗示洛神如同那自由飞翔的鸳鸯,虽身在高处,却心向自由,表达了洛神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兰渚鸣鸾去国遥”一句,以“兰渚”(兰花生长的水边)和“鸣鸾”(鸾鸟鸣叫),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暗示洛神离开国家的遥远与不舍,同时也预示着她未来的命运充满了未知与孤寂。

“谩说君王留宝枕,不闻仙子和琼箫”两句,通过对比君王的留恋与仙子的沉默,突出了洛神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君王的宝枕象征着权力与地位,但洛神却无法得到真正的关爱与理解;仙子的琼箫代表了超凡脱俗的美好,但洛神却只能独自品味这份美好,无法分享给他人。

“惊鸿易没青天月,沈鲤难凭碧海潮”运用了“惊鸿”(飞过的鸿雁)和“沈鲤”(深海中的鲤鱼)这两个意象,分别象征洛神的短暂与深沉,以及她面对命运的无力感。青天月与碧海潮则代表了广阔无垠的世界,但洛神却难以触及,表达了她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最后,“肠断洛川东去水,野烟汀草共萧萧”以洛川东去的流水和野烟汀草的萧瑟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洛神内心的悲凉与绝望。洛川东去的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而野烟汀草的萧瑟则暗示了洛神未来的命运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孤独。

整首诗通过对洛神形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象的巧妙运用,深刻地表达了洛神内心的孤独、哀愁与对自由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洛神命运的深切同情与思考。

收录诗词(39)

雅琥(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琥字正卿。尝家於衡鄂,登天历第。初名雅古,文宗御笔改为,授奎章阁参书。至元间,行中书,调选广西静江府同知。比上其名,中书正奏授高邮。时广西多寇盗,而琥母老,即移家归武昌待次。马中丞伯庸作序送之,朝士因各为歌诗以美其行,傅广文与砺有句云:“忽闻除书双及门,老亲白发生颜色。”後历官至福建盐运司同知

  • 籍贯:可温

相关古诗词

二乔

珊树交加玉树重,鸳鸯难偶雪难容。

共思汉事随流水,各对吴侬蹙远峰。

洛赋未成梁月堕,胡笳已断塞云浓。

人间流落浑相似,犹胜凄凉泣暮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寄南台御史达兼善二首(其一)

昔年奎壁聚星图,文采虚称二妙俱。

祇有蒹葭依玉树,初无薏苡似明珠。

凤凰台上天光近,乌鹊枝边月影孤。

壮志未消知己在,敢烦音问慰穷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寄南台御史达兼善二首(其二)

白沟秋水帝城边,晓发河南使者船。

契阔山川将万里,飘零岁月又三年。

云间快睹冥冥凤,海上愁看跕跕鸢。

经术匡君须我辈,莫将离恨染华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苏伯修御史之南台

天上词臣夐莫双,乘骢此日莅南邦。

梅花路近宜逢雪,桃叶波平好渡江。

千里苍生瞻绣斧,十州使者避旌幢。

同袍知己如相问,已许閒身老北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