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凝鲜雾渚夕,阳艳绿波风。
鱼游乍散藻,露重稍欹红。
楚客伤暮节,吴娃泣败丛。
促令芳本固,宁望雪霜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杨衡的《采莲曲》,通过描绘夏日荷塘景象和采莲女的身影,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赞赏。
"凝鲜雾渚夕,阳艳绿波风。" 这两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夏日荷塘的画面。"凝鲜"指的是浓厚而鲜明的色彩;"雾渚"形容晚霞如同薄雾般轻柔;"阳艳"则是太阳照耀下的光线,使得绿色的荷叶更加鲜亮;"绿波风"描绘了微风吹过荷塘,水面泛起的碧绿波纹。
"鱼游乍散藻,露重稍欹红。" 这两句细腻地描写了荷塘中的生态和色彩变化。"鱼游"表明荷塘中有鱼儿自由穿梭;"乍散藻"则是水藻在波光中若隐若现,显得分散而又连绵;"露重"指的是清晨或夜晚时分的露珠积累,显得十分饱满;"稍欹红"形容荷花带着轻微的红色,这可能是因露水滴落后反射出淡淡的红光。
"楚客伤暮节,吴娃泣败丛。" 这两句转而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楚客"指的是来自楚地的游子;"伤暮节"是因为夏日将尽,感到一种淡淡的哀愁;"吴娃"则特指江南吴地的女子,"泣败丛"形容她们在荷塘边哭泣,因为美丽的莲花和繁盛的丛林都将随着季节的更迭而凋零。
"促令芳本固,宁望雪霜中。"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永恒之美的向往和期待。"促令"指的是催促荷花不必匆忙凋谢;"芳本固"是希望它们能保持其美丽的样子;"宁望"表明即使到了冬天,雪霜覆盖的时候,诗人也愿意去寻找那份美好。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体悟和无尽的情怀。
不详
何处春先到,桥东水北亭。
冻花开未得,冷酒酌难醒。
就日移轻榻,遮风展小屏。
更无人劝饮,莺语渐叮咛。
泛棹若流萍,桂寒山更青。
望云生碧落,看日下沧溟。
潮尽收珠母,沙闲拾翠翎。
自趋龙戟下,再为诵芳馨。
白首年空度,幽居俗岂知。
败蕉依晚日,孤鹤立秋墀。
久客何由造,禅门不可窥。
会同尘外友,斋沐奉威仪。
匡山一亩宫,尚有桂兰丛。
凿壁年虽异,穿杨志幸同。
貌羸缘塞苦,道蹇为囊空。
去谒临川守,因怜鹤在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