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云(其四)答峨眉令,春柳韵

此山仙吏管,葛洪一样,勾漏请丹沙。

七年山外路,画角声中,寸寸度褒斜。

云涛似海,白茫茫、不见津涯。

曾记写、秋边小幅,红叶段侯家。鸣笳。

落照乌尤,借还官马。偏事阻、纷纭似猬,历乱如鸦。

风流地、主旌阳裔,坐江亭,夜读南华。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赵熙所作的《渡江云·其四》。诗人以峨眉令为背景,通过描绘山中的仙境和历史典故,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道家文化的向往。

首句“此山仙吏管”暗示了峨眉山的神秘与超凡,如同有仙人管理。诗人提及葛洪,他是东晋时期的道教炼丹家,以此暗指山中的修炼与求仙活动。接下来,“勾漏请丹沙”引用了葛洪在广西勾漏山炼丹的传说,进一步强化了山中仙道的氛围。

“七年山外路”描绘了长途跋涉的艰辛,而“画角声中,寸寸度褒斜”则通过战鼓般的画角声和险峻的山路,渲染出一种壮丽而艰难的旅程感。诗人回忆起“秋边小幅,红叶段侯家”,可能是在暗示峨眉山的美景,尤其是秋天的红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下片转向现实,诗人描述了乌尤山的日落景象,以及官马的借用和归还,展现了生活的琐碎与忙碌。然而,“纷纭似猬,历乱如鸦”又揭示了世事的纷扰,与上文的仙境形成对比。诗人自称“主旌阳裔”,表明自己是道教创始人老子(旌阳君)的后裔,表现出对道家文化的认同。

最后,诗人坐在江亭,夜晚研读《南华经》(即《庄子》),体现了他对道家哲学的深入探究和追求。整首诗融合了山水景致、历史典故和个人心境,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收录诗词(574)

赵熙(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东风袅娜

怪东风无力,总荡愁边。吹作雪,软于棉。

一条条、绾定万丝千缕,非花非雾,情海漫漫。

绿鸟吴音,黄骢征曲,欲挽生涯难上难。

拾翠佳人洗眉黛,一鞭游子怨关山。

知有宫莺噪起,衔来忽溜,未央事、密爱轻怜。

金堤上,玉台前。春魂一样,离恨千般。

薄命三生,碎池萍叶,离魂双醉,秋苑榆钱。

年年飘转,便成球成队,风流因果,不算团圆。

形式:

念奴娇.重题翻书图

蠹丛仙眷,隔两年不见,别成天地。

小册夹乾胡蝶翅,也算梦华身世。

露粉香葱,风签乱叶,一卷拈花旨。

盘龙镜角,恒河漾漾春水。

却喜无恙林逋,神清骨冷,生就梅花婿。

酒后颊红留舌剑,欧九剧谈风味。

绿绮琴心,青莲巷口,重转华严字。

将雏报信,片时书课收起。

形式:

玉漏迟.梁园春夜

酒醒灯作伴。中年照影,寂然僧馆。

四远无声,薄冷自开窗扇。

坐久疏疏细雨,觉庭树栖鸦微叹。池气暖。

红鱼戏唼,几星花瓣。

静中想到洪荒,奈独夜惊心,南朝人换。

一缕游丝,挂遍柳梢风颤。

暗省愁根似我,不言处、绵绵难断。银漏转。

生涯比春还短。

形式:

满庭芳

风替花愁,春随人老,酒醒中夜思归。

故乡吹绿,秧水县门西。

似别燕山未久,新亭宴、风景依依。

东华梦,香山病酒,崇效牡丹期。玻璃。

江上棹,河桥忍别,杨柳千丝。

奈不平心事,争近弹棋。

细语谁家燕子,江南怨、朱雀斜晖。

酴醾雪,佳人为我,低唱缕金衣。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