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杨琅树的《王明君》以王昭君出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实力与女性命运的深刻反思。首句“明妃嫁单子,非关画图误”暗示了王昭君的悲剧并非个人不幸,而是由于国力衰微。接下来,“自是汉孱弱,无人阵黄雾”揭示了汉朝的虚弱无力,无法抵御外敌。
“君王重黎民,岂惜一佳人”体现了君主对于百姓的重视,即使牺牲昭君也在所不惜,展现了古代君王的家国情怀。“琵琶方出塞,已罢玉关军”通过琵琶声象征昭君出塞带来的和平,间接指出她的牺牲带来了边疆的安宁。
“虎臣飞将乃如此,万里长城在女子”高度赞扬了昭君的勇气和贡献,甚至认为她比英勇的将领还要伟大,长城因她而显得多余。“汉宫寂寞是谁羞,毡帐风光非妾喜”则描绘了昭君对宫廷生活的疏离和对异域生活的无奈。
最后两句“薄命自羞还自歌,寄语君王慎干戈”表达了昭君的自我反省和对和平的渴望,劝诫君王要谨慎发动战争,以免更多的女子遭受同样的命运。“后宫莫选颜色女,单于无厌当奈何”再次强调了避免以色事敌的重要性,昭君的悲剧成为对后世的警示。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又有对国家政策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对和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