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风引湖边笛,焉知非隐沦。
一声裂云去,明月生精神。
无为落梅调,留寄陇头人。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和僧长吉湖居五题(其四)风笛》。诗中以风中的笛声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风引湖边笛",湖畔微风轻轻吹过,悠扬的笛声随之飘荡,展现了湖居生活的闲适与自然和谐。"焉知非隐沦",诗人暗示这笛声可能出自一位隐逸之士,增添了神秘与超脱的色彩。
"一声裂云去",笛声穿透云霄,力度与气势非凡,犹如破云而出的龙吟,给人以震撼之感。"明月生精神",在明亮的月光下,笛声更显清朗,仿佛赋予了月色生命,使之更加灵动。
"无为落梅调",诗人借落梅的凋零,表达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笛声中蕴含着淡淡的离别之情。"留寄陇头人",笛声似乎特意为之,要传达给远方的友人,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远方人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笛声这一媒介,展现了诗人对湖居生活的欣赏,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深沉情感,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不详
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明月照前墀,朱弦奏流水。
春风如未回,敢望无云起。
明月在天西,初如玉钩微。
一夕增一分,堂堂有馀辉。
不掩五星耀,不碍浮云飞。
徘徊河汉间,秀色若可餐。
清风起丛桂,白露生阶兰。
高楼望君时,为君拂金徽。
奏以尧舜音,此音天与稀。
明月或可闻,顾我亦依依。
月有万古光,人有万古心。
此心良可歌,凭月为知音。
思古理鸣琴,声声动金玉。
何以报昔人,传此尧舜曲。
南园万树花,极目春芳丽。
林下老成人,相招植松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