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苏少章

曾趁当年桂子秋,烦公引领广寒游。

春官报罢笑归去,底事无成付命休。

诗又江湖一家数,学寻伊洛到源头。

忍将感兴篇来读,望断修江无限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曾经在桂花飘香的秋季,劳烦您引领我畅游那广寒宫。
春日官职的任命宣告完毕后笑着离去,为何一事无成只能听天由命呢?
我的诗作也算得上江湖中的一流,我追寻着伊水洛河的源头学问。
怎能忍心阅读那些抒发感慨的文章,遥望湘江的尽头,满心愁绪无尽。

注释

曾:曾经。
趁:趁着。
当年:过去的那个时期。
桂子:桂花。
秋:秋天。
烦公:麻烦您。
引领:带领。
广寒游:月宫游玩。
春官:春季的官员。
报罢:宣告完毕。
笑归去:笑着离去。
底事:何事,为何。
无成:没有成就。
付命休:交给命运决定。
诗又:我的诗作也。
江湖一家数:江湖中的一流诗人。
学寻:学习寻找。
伊洛:古代的伊水和洛河,象征学问渊源。
源头:学问的起源。
忍将:怎能忍心。
感兴篇:抒发感慨的文章。
来读:阅读。
望断:遥望直到。
修江:湘江。
无限愁:无尽的忧愁。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王义山所作,名为《挽苏少章》。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怀念古人的诗。诗中提到的“桂子秋”指的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曾在长安共同度过一个秋天,这里的“当年”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而“烦公引领广寒游”则是希望能跟随古人一起漫步于广阔的寒冷之中,体现出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想要亲近他们的心情。

“春官报罢笑归去,底事无成付命休”这两句表达了对过往时光无尽的怀念与惆怅。春天的官职结束了,古人的生活也随之画上了句号,但诗人心中对于那些未竟的事业和梦想感到遗憾。

“诗又江湖一家数,学寻伊洛到源头”则显示出诗人对文学传统的尊崇以及自我定位。他将自己置于文学史的长河之中,试图追寻伊尹、洛阳(古代著名文人聚集的地方)的文化源流。

“忍将感兴篇来读,望断修江无限愁”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阅读古人的作品时所激发的情感,以及面对壮丽河山之景时产生的无尽忧愁。这里的“忍将”意味着强压抑制内心的感情,而“望断修江”则是指目光穿越那绵长的江水,感受到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孤独和悲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人的怀念和文学传统的追寻,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以及个人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王义山以其深厚的情感和精湛的笔法,将这种复杂的情绪转化为具有强烈历史感和哲理性的艺术境界。

收录诗词(188)

王义山(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初文学大家王禹偁的后裔。精《易》学,善词赋。宋末进士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四。其诗学刘克庄,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一八讥其为“下劣诗魔,恶道坌出”、“酸腐庸下”。《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文皆沿宋季单弱之习,绝少警策”(卷一六六)。著《稼村类稿》三十卷,有明正德刻本、万历刻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三三五二至三三五四录其诗三卷。文收入《全元文》。事迹见本集卷二九自作墓志铭、《元诗选》二集甲集

  • 字:元高
  • 号:稼村
  • 籍贯:富州(今江西丰城)
  • 生卒年:1214——1287

相关古诗词

挽实斋刘尚书(其二)

节麾仍帅阃,三道福星临。

政澈寒潭底,人行明镜心。

船中不留月,童背也无琴。

谁憩甘棠下,无穷蔽芾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挽实斋刘尚书(其一)

紧官都做了,只欠到台司。

言路古之直,经筵帝者师。

极中五福备,天下达尊推。

方曳星辰履,商山已茹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挽松麓李佥判

手拈老笔眇词场,馀子如何敢颉颃。

疑是前身真贺白,不然今世又苏黄。

片文落处人争诵,一第欠于天取偿。

造物却教二郎做,立身既好又名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挽度宗(其一)

道隆兼德厚,民庶乐难名。

宫合府中一,身修天下平。

有条皆快活,无事不清明。

长乐天将晚,如闻问寝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