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段节妇

结发事君子,燕婉期百年。

宁知赋命薄,中道失所天。

应门既无童,负郭靡有田。

呱呱儿在褓,讵敢觊成全。

岁晏衣未制,午过突无烟。

蹇修倏来顾,巧语何便便。

谓言柏舟诗,宁胜凯风篇。

殉节空自苦,饥寒竟谁怜。

妇闻气填膺,几欲奋其拳。

妾心虽匪石,比石似更坚。

贞松挺寒翠,忍使柔蔓缠。

蹇脩惭且走,舌缩词莫宣。

苦节益自励,之死矢靡愆。

梧桐秋月冷,照我影娟娟。

岂无忘忧草,对之不开颜。

天道信靡忒,子壮孙益贤。

日月迅如矢,霜华倏盈颠。

奄忽厌荣养,城南起新阡。

孙今振脩翼,虞廷日蹁跹。

追思重闱志,清泪长潸然。

不羡双乌绰楔树门前,不羡五花锦诰来日边。

但愿太史纪贞烈,耿耿徽音百世传。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挽段节妇》是明代诗人何乔新为一位坚守贞节的女性所作的挽歌。诗中描绘了这位女性在丈夫早逝后,面对生活的艰辛和孤独,依然坚持自己的道德准则,拒绝再嫁,表现出极高的贞洁品质。

首句“结发事君子,燕婉期百年”,开篇即点明了这位女性与丈夫的婚姻关系,以及她对这段婚姻的期待和忠诚。然而,命运多舛,丈夫英年早逝,留下她一人面对生活的挑战。

接下来的几句“应门既无童,负郭靡有田。呱呱儿在褓,讵敢觊成全”,描述了她独自抚养幼子的艰难处境,生活困顿,无依无靠,但她并未因此放弃自己的原则。

“岁晏衣未制,午过突无烟”更是形象地展现了她的贫困生活,一年将尽之时,衣物尚未缝制完成,家中连炊烟都已断绝,生活之苦可见一斑。

转折处,“蹇修倏来顾,巧语何便便”,暗示了有人试图劝说她改嫁,以求改善生活,但被她坚决拒绝。她引用《诗经·柏舟》中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宁愿坚守贞节,也不愿违背道德准则,即使面对饥寒交迫。

“妇闻气填膺,几欲奋其拳”,进一步描绘了她内心的愤怒和挣扎,几乎要采取行动反抗这种劝诱。

“妾心虽匪石,比石似更坚”,表明她虽然内心坚定,但比石头还要坚强,体现了她对贞节的执着追求。

“贞松挺寒翠,忍使柔蔓缠”,以贞松比喻自己,即使面对外界的诱惑,也要像松树一样保持高洁,不被杂草(象征诱惑)所缠绕。

“苦节益自励,之死矢靡愆”,表明她不仅在生前坚守贞节,即使在死后,也愿意以死明志,矢志不渝。

最后,“梧桐秋月冷,照我影娟娟”,以梧桐和秋月的凄凉景象,反衬出她内心的坚韧和美丽。

“岂无忘忧草,对之不开颜”,表达了即使有解忧的草药,也无法让她露出笑容,体现了她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天道信靡忒,子壮孙益贤”,预示着虽然她生前受苦,但子孙后代会因她的美德而更加优秀。

“日月迅如矢,霜华倏盈颠”,感叹时间飞逝,白发苍苍,岁月无情。

“奄忽厌荣养,城南起新阡”,描述了她最终因厌倦尘世的荣华,选择离开人世,安葬在城南。

“孙今振脩翼,虞廷日蹁跹”,预示着她的孙子们将继承她的美德,如同在虞舜的宫廷中翩翩起舞,展现出她的影响力和精神传承。

“追思重闱志,清泪长潸然”,表达了对她的怀念和敬仰之情,清泪长流,难以抑制。

“不羡双乌绰楔树门前,不羡五花锦诰来日边”,表达了她不羡慕世俗的富贵和荣誉,只愿以贞洁之名流传后世。

“但愿太史纪贞烈,耿耿徽音百世传”,希望历史能记载她的贞烈事迹,她的美德能够永远流传,成为后世的典范。

收录诗词(385)

何乔新(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天苗。何文渊第三子。明代大臣。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后拜刑部侍郎。孝宗嗣位,万安、刘吉等忌乔新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未几,复代杜铭为刑部尚书。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正月,吏部尚书王恕举荐为刑部尚书,弘治四年八月(1491年)辞官归里,辞官后杜门著述。弘治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03年1月19日)卒,年七十六岁。正德十一年(1516年),追赠太子太保,次年追谥文肃

  • 号:椒丘
  • 籍贯:江西广昌旴江镇
  • 生卒年:1427年-1502年

相关古诗词

何家庄八景(其一)高岭晴云

危峰高际天,掩冉云满谷。

幽人玩奇变,昕夕看不足。

迎风翠盖翻,映日锦屏矗。

澹涵霞影红,浓混黛光绿。

出处自有时,悠然靡羁束。

苍生望霖雨,毋为滞林麓。

形式: 古风

何家庄八景(其二)东阳霁雪

积雪遍原野,兹山昼未消。

污池与危石,皓皓成琼瑶。

寒光彻疏棂,素蘤缀枯梢。

出门骋遐瞩,玉柱倚层霄。

樵径邈难寻,鸟声亦寂寥。

何当登绝顶,旷望遗纷嚣。

形式: 古风

何家庄八景(其三)杉山翠色

我昔种嘉树,封培恒究心。

樵斧不敢睨,牛羊靡相侵。

兹焉三十载,苍然秀穹林。

乔柯拂晴昊,密叶荫閒浔。

春至黛色媚,雨馀翠烟深。

岂同牛山木,濯濯彼遥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何家庄八景(其四)竹墅秋声

崇冈旷且夷,种竹十馀亩。

长风天际来,瑟瑟鸣不已。

清音谐凤鸾,雅韵协宫徵。

恍疑王子晋,吹笙碧云里。

山居澹无为,尘虑净如洗。

何必筦与磬,铿鍧聒人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