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梁书院四首(其四)

猗猗青衿子,励志各有图。

逸志凌天云,丽作惊九区。

或为庙廊器,或为章句徒。

华丰实乃啬,枝荣干还枯。

岂若铲雕琢,逖为君子儒。

所需出所养,与世作匡扶。

蓺谷谛嘉种,种木审良株。

我诗揭堂左,百尔慎所趋。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鉴赏

此诗《解梁书院四首(其四)》由明代诗人康海所作,通过描绘青衿之士的志向与追求,展现了对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深刻思考。

首句“猗猗青衿子”,以“猗猗”形容青衿之士的风度翩翩,暗示他们有着高洁的品质和不凡的志向。接着,“励志各有图”点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展现出青衿之士个性化的追求。

“逸志凌天云,丽作惊九区”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形容青衿之士的志向高远,如同凌驾于云霄之上,他们的才华与作品令人震惊,影响遍及四方。这里不仅赞美了个人的成就,也体现了对知识传播和文化影响力的重视。

接下来,“或为庙廊器,或为章句徒”两句,对比了两种不同的人才类型:一种是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另一种则可能只是专注于文字学问的学者。这反映了作者对于人才多样性的认可,以及对不同角色在社会中作用的理解。

“华丰实乃啬,枝荣干还枯”两句,以树木的生长比喻人才的成长过程。一方面强调了知识与才能的积累(华丰),另一方面也指出了一味追求外在的繁荣可能会导致内在的空虚(实乃啬,枝荣干还枯)。这提醒人们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内在修养的提升。

最后,“岂若铲雕琢,逖为君子儒”表达了作者对真正君子之儒的向往。君子儒不仅具备高深的学问,更重要的是拥有高尚的品德和宽广的胸怀。这种理想人格的追求,超越了单纯的学术成就,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所需出所养,与世作匡扶”指出真正的君子儒应该从自身出发,不断自我完善,同时为社会做出贡献,成为引导世道人心的力量。

“蓺谷谛嘉种,种木审良株”进一步强调了选择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如同精心培育谷物和树木一样,要选择和培养那些具有优良品质的人才。

“我诗揭堂左,百尔慎所趋”作为结语,表明诗人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激励后辈,引导他们谨慎地选择人生的方向,追求高尚的目标。

整首诗通过对青衿之士的描绘,探讨了教育、人才选拔与培养、个人成长与社会贡献等多个层面的问题,展现了作者对理想人格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27)

康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沜东渔父。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名列瑾党而免官。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等

  • 字:德涵
  • 号:对山
  • 籍贯:陕西武功
  • 生卒年:1475--1540

相关古诗词

赠寒泉中蔚

澄莹绝纤翳,一泓泻千里。

寒月摇轻波,山光彻波底。

鱼鰅不敢游,虬龙得猗狔。

转盻清素心,挹饮涤凡鄙。

平生畏炎蒸,见之辄中喜。

愿言保真寂,勿以尘氛浼。

形式: 古风

赠滦江公十首(其一)

輶车戒晨发,循此东南域。

握手立斯须,徘徊意安极。

念子有幽思,别言心如织。

昔为同生兰,今为特飞翼。

人生易悲乐,良晤昔所恤。

黄尘暗清渭,对飧安可食。

嗟嗟君子心,遐眺在燕北。

形式: 古风

赠滦江公十首(其二)

昔并少陵骑,长眺望夷宫。

故都多景象,近迹迷往雄。

感嘅发孤咏,宛若思悲翁。

粤惟霸上玦,已昧天所穷。

自非大雅操,讵识卑与崇。

挹泉漱寒碧,酌醴揖群公。

志直意不忝,巍然君子风。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赠滦江公十首(其三)

关辅比多事,钦公能自绥。

养寇盖往昔,弭乱岂今䚹。

崇货狎卑吏,饰貌忘远规。

公来屏笑色,事至任安危。

素衷物莫浼,逸驾古所窥。

虽有麛裘谤,倏动赤舄悲。

所以丈夫行,不与流俗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