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联以深沉的情感和高远的意境,表达了对凌玉垣先生的深切缅怀与敬仰。曾国藩以其独特的文笔,将凌玉垣的诗名与湖海相提并论,暗示其文学成就之高,犹如在广阔天地间留下足迹。同时,将凌玉垣与清代诗人黄仲则相比较,进一步凸显了他在文学界的地位。
“湖海诗名二十年”,开篇即以“湖海”二字,展现出凌玉垣诗歌的广度与深度,仿佛他的作品如同波澜壮阔的湖海,影响深远,流传久远。“身世略同黄仲则”,通过与黄仲则的类比,不仅赞扬了凌玉垣的个人经历与情感表达的深度,也暗示了他作品中蕴含的丰富人生体验和深刻情感。
接着,“沅湘故国三千里”,以地理上的辽阔距离,象征凌玉垣的精神世界之宽广,以及他对故乡的深厚情感。这里的“沅湘”特指湖南地区,暗含着对凌玉垣家乡的怀念之情。“魂灵归傍贾长沙”,最后以贾谊(字长沙)为喻,表达了凌玉垣灵魂最终归宿于历史文化的深处,与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贾谊相依相伴,寓意其精神遗产将永存不朽,如同贾谊一样,成为后人追思与敬仰的对象。
整首挽联通过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既是对凌玉垣生平与成就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其精神世界的深刻描绘,展现了曾国藩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