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
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
这首诗描绘了荔枝的鲜明形象和它在当时社会中的知名度。开篇“颗如松子色如樱”写出了荔枝外观上的两个特点:其果实大小类似松子,而颜色则呈现出樱桃般的红润。"未识蹉跎欲半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水果虽然闻名已久,但实际上还未曾亲口尝试,内心充满期待。
接下来的“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则是诗人回忆起在某个年份的尾声,当他担任地方官员时,曾经见过荔枝树。同时也强调了荔枝在当地的知名程度,即使是在他刚到任之时,就已经听说过它的美味。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荔枝的向往,更通过对比和反差,展现了个人经历与公共认知之间的关系。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生动,是一首将个人感受与自然景物巧妙结合的佳作。
不详
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十年抛掷故园花,最忆红桃竹外斜。
此日郊亭心乍喜,败榆芳草似还家。
我去君留十载中,未曾相见及花红。
他时住得君应老,长短看花心不同。
几日监临向蜀春,错抛歌酒强忧人。
江楼一望西归去,不负嘉州只负身。
到处吟兼上马吟,总无愁恨自伤心。
无端梦得钧天乐,尽觉宫商不是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