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山水画面。首句"台下涌泉如鼓钟"以比喻手法,将泉水比作鼓钟,形象地展现了泉水涌动的节奏感,仿佛在低沉而悠扬地鸣响。接下来的"亭无燕语有风松"则通过对比,写出亭子虽无燕雀的嘈杂,却有松风轻轻吹过,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石根渐见兰成亩"描绘了泉水边石头缝隙间生长的兰花,暗示了此处的幽深与生机。"影里不知花几重"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下的景象,花朵在光影交错中若隐若现,增添了神秘感。
"月夜听泉翻羽调,水声和谱寄山翁"写诗人夜晚在琴台聆听泉水声,仿佛泉水在弹奏着音乐,这旋律仿佛是寄给山中的隐士,传达了一份悠然自得的心境。
最后两句"自从独往穷山后,不见繁声入乱中"表达了诗人独自游历山川后的感悟,远离尘世喧嚣,只在此处享受宁静,听泉声而忘却世事纷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琴台周围的自然景色,通过听泉、赏花等活动,传达出诗人超脱尘俗、追求宁静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