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林僧送竹笋

棕鞋桐帽走风雨,正是山僧送笋时。

夜月不留栖凤影,春雷失却化龙枝。

从来不识葛藤味,此去方参玉版师。

老子胸中冰雪满,岁华晚节更相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元代萨都剌的《鹤林僧送竹笋》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中僧人送笋图景。首句“棕鞋桐帽走风雨”,通过僧人的简朴行头和在风雨中行走,展现出其生活的质朴与坚韧。次句“正是山僧送笋时”点明了季节和事件,表现了僧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贡献。

后两句“夜月不留栖凤影,春雷失却化龙枝”运用了象征手法,凤影和龙枝分别代表高洁和雄心,暗示竹笋的品质和僧人的精神追求。诗人借此表达对僧人品德的赞美。

“从来不识葛藤味,此去方参玉版师”表达了诗人对未知知识的渴望,以及对僧人智慧的敬仰,暗示自己将从僧人那里学习到新的见解和人生哲理。

最后两句“老子胸中冰雪满,岁华晚节更相期”以“老子”自比,表示自己虽年事已高,但内心如雪般纯净,期待与僧人晚年共勉,深化了友情的主题。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禅意。

收录诗词(800)

萨都剌(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书法家。回族(一说蒙古族)。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字:天锡
  • 号:直斋
  • 籍贯:其先世为西域
  • 生卒年:约1272—1355

相关古诗词

游钟山遇雨

虎踞龙蟠翠作堆,竹舆高下路萦回。

潮声万壑松风过,云气满楼山雨来。

梁武庙前芳草合,荆公墓下野花开。

百年感慨成何事?且尽生前酒一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陪张御史游钟山

乌府仙人獬豸冠,清游喜得共儒酸。

鹃花过雨干岩净,骢马穿云六月寒。

山鬼每惊诗句险,客怀惟爱酒杯宽。

一时佳兴千年遇,莫作浮生半日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题半山寺

今日偶成林壑趣,清幽恨未得从容。

龙归石洞半山雨,潮卷天风十里松。

春路泥深多滑马,晚楼雾重只闻钟。

荆公旧隐知何处,回首苍茫第几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江城玩雪

雪正纷纷客倚栏,长江风急吼天关。

干重铁瓮成银瓮,一夜金山换玉山。

舟子迷归寒浦外,衲僧疑在白云间。

晓来霁日高林照,好景依然悦我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